2)第二十四章 天赋异禀,王翦动心!_大秦:从出海归来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了。伐楚是他最后的骄傲。

  自己的儿子王偾不行,蒙恬差了点意思。

  秦名将:白起,王翦,都是秦军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而李信是王翦之后最有可能得新一代领军人物。可惜因为伐楚大败,就黯然失色。

  当时的李信伐楚,蒙恬都只能为副将,始皇帝当时对他的重视极高,是当做下一个王翦来培养的。

  蒙恬这个孩子,能力说够也够了。

  可是太忠诚,心思太少,君恩不够。

  要想成为领军人物,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一:能力!

  二:忠诚!

  三:天子的重视和恩宠!

  蒙恬有祖龙的重视,却差点恩宠的意思。

  可是赵邺不同,王翦感觉的到嬴政对赵邺态度的特殊。

  如果赵邺的天赋真的够好,他王翦,还真要豁出脸来把赵邺弄到军中。

  领军人物,不仅仅要有作战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王翦和白起,在得到胡亥的矫诏之后,会立刻杀回咸阳,扶持扶苏继位。

  而蒙恬不会,蒙恬够忠,但忠的太过,他的忠诚是对秦王室,而不是对大秦,所以不行。

  再说一下当时的李信,李信的成长轨迹,几乎和白起没什么差别。年纪轻轻,完成灭燕的成就。其作战特点也和白起类似。

  当时的秦始皇十分看重李信,各大战役,第一个询问的必然是李信。基本是被祖龙当大秦下一个白起培养的。

  不过可惜的是,在伐楚失败后,李信虽然没有被惩罚,最终却淡出了大秦的朝堂。

  如果没有李信伐楚失败,有一说一,大秦的国运还能再延续百年。

  当时的李信威望很大,秦始皇死后,李斯在当时李信的面前就是个弟弟,如果李信伐楚胜利,在秦始皇死后,监国辅政都是名正言顺,胡亥篡位的时候,王翦已经死了,大秦没我有监国之人,也就灭了。

  说实话,秦灭有很多巧合,如果李信伐楚的时候后方没有判乱,他就不会输。

  如果蒙恬够果断,大秦也不会出事。

  如果祖龙多活一段时间,也不会有事。

  如果王翦在当时活着,大秦也不会有事。

  王翦清楚有一个领军人物的重要性。

  李信输了,谁擦的屁股?

  是他王翦擦的!

  有他王翦在后面背锅,大秦的年轻将领才敢战!善战!能战!不畏失败。

  有一个领军人物在前,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优秀将领涌现出来。

  这也是王翦为什么对赵邺看重的原因。

  赵邺现在算是始皇帝看重的人,和祖龙亲近。

  二来又知道赵邺是老兵们养大的,最起码有一定的军事基础。

  三来身体素质够高,而且天赋看起来还不错。

  李信至今还没有走出失败的阴影,身为大秦的老将军,他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个接班人!

  (又是一波五更,兄弟萌,不得不再这里求波鲜花评价票月票了,我这速度也太给力了,兄弟萌不来点鲜花啥的鼓励一下?)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