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白糖期货天才(3/4)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从华农毕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羊城甘蔗糖业研究所做新品种的研发。

  后来,他通过努力考上了清大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在读书的两年过程中,由于所读的专业,身边很多都是研究金融的同学,他也就逐步接触到了期货。

  据说当年的对话是这样的。

  某天,一位同学对陈剑平说:“老陈啊,你不用改行了,年纪也大了,有一样东西可能适合你一辈子。”

  “是什么?”他忙问。

  “期货!”

  “可是我连股票都不会,我怎么看期货?”

  “你可以先看看,我建议你看看。”

  就是这么一次奇葩的对话,他陈某人就开始用课余时间看一些与期货有关的书籍,直到毕业,期间虽然一直没有做投资,但他对期货的概念以及操作有了系统的理解。

  但是,天才就是与众不同的。

  毕业后,陈剑平来到了英糖(全球第二大产糖集团)中国区总部工作,为老板做参谋。

  因为大概是与糖结缘,陈剑平研究期货从来只做白糖一种商品。

  对于白糖的交易,看似简单,但其中有很多学问在里面。比如要制定一个白糖的年度交易计划,一般就要看新榨季开始前老库存有多少?新榨季实际的产量有多少?新榨季的消费量大概有多少?预计新榨季进口量是多少?

  陈剑平对与白糖期货相关的因素还是做了较为透彻的研究。包括糖类产品的供需、价格的波动、规律以及深层次的一些原因,还研究了各方面的政策、全球市场的变化。

  当然,没有实际投资而且是成功的实际操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能量。

  直至机会的出现。

  次贷危机期间,糖价从3300元左右跌至2700元,英糖亏了不少。

  陈剑平受委托研究国内糖业来年的价格走势。

  然后他来到我国甘蔗主产区桂省,历经一周把整个蔗区从南到北跑了一遍,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

  他发现这里90%甘蔗地里种的仍然是新台糖22号,这个品种是他的团队当年引进的,按照他的话说:“这个品种就相当于我的半个儿子,我对它太了解了。”

  当别人还在数每亩地有多少棵甘蔗,有多高有多粗,然后计算亩产的时候,陈剑平只需在田间横着竖着走一遍,就可以估出产量。

  后面他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用了个很小的模型估算了桂省地区来年的产量——767万吨。

  其实在此之前,市场上普遍认为来年桂省的供应量应为880万~920万吨,陈剑平的估算与之相差较大,虽然他有些忐忑,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做推测,但与甘蔗接触这么多年,他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数字。

  回去后,他给老板递交了一份根据实地考察所做的报告。之后,老板召集了公司八大高级经理人,分别预测整年的价格。这其中最低的预测为2400元,最高的就是陈剑平的4300元——没有人会相信刚刚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市场上,白糖还有大涨的一天。

  老实说,虽然陈剑平坚持自己的观点,但面对市场截然相反的判断,终归底气不足。

  而就在此时,他接到了嘉谷国际的加盟邀请。

  “是那家并购了CSR糖业的嘉谷国际?那家与美国刺客对冲基金合作的嘉谷国际?”面对前来邀请的嘉谷员工,陈剑平难以置信。

  “是的,我们很有诚意……”

  “好!我同意加入!”陈剑平打断来人的话语,兴奋地回答道。

  “呃……”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