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三章 武装冲突(十二)_1890东南亚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弹来袭!”

  “躲避!躲避!”

  “都进入战斗位置,那群杂碎上来了,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妈妈……”

  “啊!我的腿,我的腿……”

  这是战斗开始第二天,克洛伊从未想象过,有一天,他会遭遇这样的惨败。

  敌人除了一开始就打败他的炮兵,摧毁了他60%的火炮,50%的弹药,70%的炮兵。

  火炮和弹药都还有,甚至因为战损,每一门炮能分到的炮弹还更多了。

  但是没用,他已经没有足够的炮兵去操纵火炮了。

  从炮击中幸存且还能继续战斗的炮兵,只有极少数能克服心中的恐惧,实施有效的炮击,配合步兵进行防御或掩护。

  如果仅仅是失去炮兵,克洛伊会非常愤怒,还会带着些许恐慌,但不至于觉得自己直接就完全失败。

  因为此时的世界,流行的是步兵战术,不论是英法还是俄德,都非常推崇刺刀冲锋战术。

  此时,机枪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应的机枪战术也就没有出现。

  当然,不是没发现,只是不够重视,各国都有对机枪的研究,只是并没有形成主流。

  主流依旧是步枪加刺刀的步兵集群冲锋,所以欧洲各国都对沙俄抱有恐惧心理。

  因为这种战术,拼的就是谁的兵更多,谁的兵更用。

  斯拉夫人生长于恶劣的环境,有着野蛮的战斗传统,人数众多,不缺乏有勇气的士兵,被称作蒸汽压路机。

  毫不夸张的说,十九世纪中后期,整个欧洲都在俄罗斯帝国的威慑下瑟瑟发抖。

  但是时代终究是在不断进步的,技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从加特林机关枪,到马克沁重机枪,从拿破仑青铜炮,到克虏伯钢炮,再到施耐德M1897。

  针对集群步兵的杀伤性兵器的改进从未间断,南日战争时,南华用少两机枪和铁丝网组成的包围圈,让日军腐烂在婆罗洲的热带丛林中。

  日俄战争,俄罗斯帝国重要据点内的少量重机枪给予了使用猪突冲锋战术的日军巨大杀伤。

  不过,时代的惯性也是巨大的,体量越大,越难改变。

  此时的克洛伊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长官,我们的弹药快要用尽了,请尽快进行补给。还有,我们需要大炮支援,敌人太多了,漫山遍野,用步枪根本杀不完。”

  就在克洛伊出神的时候,一个头裹着肮脏纱布的少校跑进了指挥所。

  “蒂姆冷静,我们的炮兵受到了攻击,剩余的炮弹十分珍贵,需要用在关键时刻。”克洛伊娴熟的回应道。

  从今天一早华人发动进攻开始,他就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次请求炮兵支援的消息。

  他不是阻止炮兵支援,而是他们残余的炮兵还没有整顿好,这时候根本无法组织起有规模的炮击。

  零散的炮击?那只能吓唬一下人,不能取得多少战果,且还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