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静女》中“彤管”释义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舒钦

  摘要:《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之“彤管”的理解,自古以来的学者专家,各有所见。从郑笺以来,有“女史朱笔赤管说”“乐器说”,也有“管草说”等。这其中“彤管”解释成乐器更恰当,而对于其中分析“彤管”的关键是对女主人公身份的正确认识。诗中女主人公应是城中贵族小姐,而诗的主题思想也应该是一首大胆追求爱情的诗歌。

  关键词:《诗经·静女》;彤管;身份

  一、关于《诗经·静女》中“彤管”内涵的争议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诗经·邶风·静女》中“贻我彤管”之“彤管”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朱熹说“未详何物”,陈子展《国风选译》中说:“彤管是笔赤管,还是针管,或者乐器亦有管,抑或未详何物。”(2)经过查阅资料,概括起来可以发现对“彤管”的解释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一)女史朱笔赤管说

  毛氏曰:“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事无大小,记以成法。”(3)将“彤管”释为女史记事所用的朱笔赤管,之后郑玄作笺注:“彤管,笔赤管也。”后代经学大师们大多数都将“管”字解释为笔管,所以“彤管”就是红色的笔管。《诗经》研究专家陈子展也曾说过“彤管为女史载事记过之笔。”(4)如果按毛郑所说“女史载事记过之笔”,那“彤管”在这首诗中则类似于《春秋》一类的史官记事活动。如果做这种解释,那么这首先秦时期表达美好爱情的民歌则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加上了封建礼制的约束,而忽略本首诗歌所要表达那种没有约束的自由恋爱的感情。

  (二)针筒说

  这种说法起源于清代,对于“彤管”的解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女子学习女红而随身携带之物,所以被认为是针筒。如王延鼎《彤管解》:“男佩则为笔驱,女佩则为箴筒,彤其色,赠以表结之意,与遗我佩玖,同为男女投赠物……”(5)把“彤管”解释为针管,郭沫若在《卷耳集》中也将“彤管”解释为鲜红的针管。但《诗经》产生时礼教不是特别森严,所以当时对女子在女工女红、三从四德等方面可能还没有严格礼教制度,因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

  (三)乐器说

  欧阳修说“古者针笔皆有管,乐器也有管,不知此彤管是何物也。但彤管色之美者,盖男女相悦,用此美色之管相遗以通情结奸尔。”(6)高亨《诗经今注》中曾解释道“贻”,赠送;“彤”,红色;“管”,乐器。(7)认为“彤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