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人屋敷,也就是唐馆,而不是明馆。

  发现这个事实后,朱翊钧摊了摊手,缓解了下群臣们的尴尬,示意可以开始廷议了。

  “徐渭…此人对朝廷怀恨在心。”吕调阳对徐渭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个人被关在天牢里整整七年,而且胡宗宪的瘐死,让徐渭对朝廷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感,所以,总督没问题,人选上却需要商榷一番,毕竟涉及到了张居正二十年灭倭大计。

  徐渭从来不掩饰他对朝廷的厌恶,即便是麻锦这个大明的把总在侧,也是直言不讳,根本不怕麻锦告他的黑状。

  这就是王本固要杀海寇汪直和林阿凤的原因,这些胆大包天的海寇,对朝廷根本没有任何的畏惧,对权威天然的蔑视,这是朝廷的敌人。

  如果按照矛盾说的基本判断法,站在徐渭的立场上,徐渭有厌恶甚至是怀恨的理由,并且理由充分。

  徐渭是胡宗宪的幕僚,曾经的、现在的平倭急先锋,也是大明冲锋陷阵的战士,现在和朝廷闹到了这个地步,所以求荣得辱的影响和危害,比想象中还要大。

  徐渭不肯原谅朝廷,但也算是接受了现状,毕竟胡宗宪已经平反,甚至有了谥号,这已经是当下能做到最好的结果了。

  徐渭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埋怨小皇帝,那时候小皇帝才多大。

  “不如就让孙克毅来做吧。”万士和是很擅长折中的,让师从徐渭的孙克毅来做总督,也好歹有点名分了,廷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基本敲定了孙克毅这个总督人选。

  孙克毅在松江做商总的时候,就一直紧紧跟随朝廷的脚步,甚至还捐了巨款给松江海事学堂,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孙克毅都更加合适,而且孙克毅还有举人的功名在身,日后再补一个恩科特赐进士出身,也算是补足了出身的短板。

  孙克毅的确是个极好的人选,至少廷臣们看来是不错的。

  朱翊钧的手指在桌子上无意识的敲动着,这是在权衡利弊,他停下手,露出个笑容说道:“就定徐渭吧,孙克毅是长崎商总的身份,刺探活动,需要他去主持,商馆需要他坐镇,各自有各自的活儿,就让徐渭做吧。”

  “他这一生最后的念头不是平倭吗?朕就给他平倭的机会。”

  朱翊钧做出了决定,这是张居正在殷正茂攻伐吕宋之后,确定的一个皇帝的基本权力,海外总督的人事任命权。

  就像是京堂的升转罢黜等等,都是皇帝亲自过问一样。

  大明是帝制封建国家,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在大明并不太适用,但也有部分合用的地方,皇帝直接管理的其实就是廷臣九卿和阁臣,廷臣管六部,六部管天下事的基本格局就是大明的条条,纵向管理制度。

  当时皇帝拿到海外总督的完全人事任免权,是晋党葛守礼盯着元辅张居正,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