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是思维简单,而是这样做效率最高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用途,这玩意儿一个人可以操作,而且后面可以绑缚货物,一个成丁带几十斤的粮食,不成问题,或者是用来送信,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东西很有军事价值,可以用于战场信息和情报的传递,同样可以用来弥补人力的机动不足问题。

  戚继光和朱载堉沟通了许久,确定了更多的细节。

  京堂的风,仍然很大,大明皇帝的聚敛兴利,仍然被广泛反对着,张居正的判断很正确,蔡继训不再扛旗,甚至在面见了陛下之后,就改投了支持朝廷聚敛兴利的阵营。

  但是这股风,仍然没有任何停止的趋势。

  聚敛兴利,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人义理,聚敛朘剥,有利必有害,利于己,必害于人,君子不尽利以遗民,所以均天地之施也。圣王宁损己以益人,不损人而益己。

  按照礼记的说法: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就是说聚敛兴利之臣,都是窃国的盗臣。

  而这股风力举的例子,也非常有借鉴意义,那便是两宋的聚敛兴利,这次笔正们没有说二百文一斤的煤,也没有说宋高宗当粪霸那些事,而是讨论两宋的扑买。

  两宋的时候,有专门的行会负责蹴鞠队的训练和比赛,南宋年间,临安城里就有超过十五家行会,专门踢蹴鞠为生,比如其中一家名为齐云社,连大宋的皇帝都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临安流传着一句话:世间子弟千般艺,只此风流最夺魁,可见蹴鞠行业的鼎盛。

  就是这么一个玩的项目,每次比赛,都会引发无数人的竞相观赛,这些观赛之人,可不仅仅是对蹴鞠的热爱,他们会到瓦舍里下注。

  两宋朝廷是个典型的聚敛兴利的朝代,下注赌钱这么赚钱的买卖,两宋朝廷怎么会放过,后来全面禁止了民间瓦舍下注,朝廷自己做了东家。

  笔正们反对聚敛兴利,是以史为鉴。

  这股风力的背后,自然离不开西土城迁徙而来的富户,这些个富户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大肆鼓噪着,一时间沸沸汤汤。

  就连王崇古都被牵连,在万历七年二月二十一日,上了一道奏疏,乞骸骨致仕。

  万士和带着一众笔杆子和对方展开了风力舆论上的较量,丝毫不落于下风,因为对方主张的是法三代之上,而万士和举的大旗是祖宗成法,一时间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

  万士和认为,大明根本做不到那个地步,别说聚敛兴利了,能把财税收明白,那就是祖宗保佑了,操盘赌球这种事,对于大明朝廷而言,实在是如同天书。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闹剧会持续下去的时候,大明京堂的杂报们,突然都偃旗息鼓了起来,再无人讨论此事,这让万士和都非常奇怪,本来吵的正凶,怎么对方突然就熄火了?

  稍微一打听,万士和才知道,因为有一个人回京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