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零一章 海外开拓的规矩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松江远洋商行,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亭台、楼阁、灰雕交相辉映,孙克弘的转椅被推到了无怠堂,无怠堂,挂三副匾额,酬酢退让,日用节俭和操持含忍,这三副匾额都是皇帝亲提御赐的金字招牌。

  “见过孙商总。”十几个身着绫罗绸缎之人,起身见礼。

  孙克弘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精纺毛呢长衫,再看看这帮人的罗衫,挥了挥手说道:“客气,坐下说话。”

  南衙是大明最大的生丝产地,苏松地区则是最大的丝绸产地,所以,连朝廷都急缺的丝绸,豪商家里也有,这是不恭顺,金钱的确是个魔鬼,让人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势产生一种错觉,一种只要有钱,就无所不能的错觉。

  “诸位的来意,我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也不说那么多废话,去年十一月,我们确定了十五支船队,当时只是交了个订金,若是要退,现在还来得及。”孙克弘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众人开口说道。

  松江远洋商行的经营模式,是临时一次性的认筹,每一支船队,由发起人投入一部分的资金和货物,再从其他人的手里募集一部分的资金和货物,而后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将货物运送到船上,当船舶回航,清空货物,扣除了船资后,开始分配利润。

  这样的模式,自松江远洋商行建立以来,已经执行到了第七个年头。

  船资非常昂贵,海贸之利,超过五成是船资,这也是京师燕兴楼贸易行对船舶票证如此追捧的原因,人人做船东,是躺着赚钱。

  如此昂贵的船资,往往供不应求,因为松江远洋商行,不仅仅是民间商行参与,还要参与很多的官贸,比如去倭国运白银和硫磺,去琉球运鱼油送军需,去吕宋拉铜料和粮油等等,甚至还要承担一百二十万石的漕粮海运。

  无锡高氏高天兴低声说道:“孙商总啊,你在朝廷那里,能说的上话,朝廷那么多的造船厂,漕粮海运的差事,能不能让朝廷自己来?咱们都是商舶,这漕粮海运,若是出现一点差池,那是要掉脑袋的事儿。”

  “可不是嘛,高公所言有理。”陆深赶忙附和道:“若是把这一百多条三桅船编成船队,至少能编十几条了,这来回一趟,至少就是八十万银了。”

  孙克弘摇头说道:“这没得商量,诸位都是望族的大家长,各家各户簪缨不绝,诗书传家代有闻人,找人上奏疏,也是极为容易的,你们爱说你们去说,反正我不会说。”

  “诸位,陛下最近又在开海事上投了一笔,一千万银,现在,穷得很。”

  皇帝都穷到卖官鬻爵的份儿上,触这个眉头?这不是找死吗?生怕缇骑们不去踹门吗?

  “那还是算了。”高天兴看孙克弘把话说的这么明白,立刻摆了摆手,这还真不是他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