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八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以天下至尊和沙阿买买提交好,在外交上和北元余孽的蒙兀儿国建交,在朝堂上,拒绝了言官们的谏言,一意孤行的振武,在财政上,两年时间里,三个骑营,花了朱翊钧整整三百二十余万银。

  大明京营十万兵,一年不过二百万银,而一万军的骑营,一年出去了三百万银,等于六个先帝陵寝的花费,所有的支出,为了简化流程都是走的内帑,而后内帑和国帑再进行扯皮。

  燧发火铳,一支十七银,来自辽东本溪的人参铁以及琼州的黄花梨木,辽东的人参铁产量极少,几乎所有的产量都送到了兵仗局,陛下尚节俭,连皇宫都不用黄花梨木打造柱子和家具,全都用到了枪托之上,燧发结构中,最重要的簧钢,出自西山煤局,保养枪械的枪油来自于琉球和吕宋。

  “燧发长短铳,内有阴阳螺旋线,长铳三钱火药,六十步破甲,短铳二钱三分火药,三十步破甲,皆为纸壳火药定装。”戚继光拿起了一杆火铳递给了陛下,陛下每日都来京营,对于骑铳再熟悉不过了。

  纸壳火药定装,说起来简单,似乎只要将纸包裹定量的火药就足够了,但这是基于精密制造,对枪膛的口径、铅子的大小的精准有着极高的要求,既不能炸膛,也不能威力不足,这其中的技术难度,从平夷铳有了定装这个想法后,大明工匠们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初步完善了工艺。

  偏厢战车、九斤火炮、子母炮、开花弹、木制延时引信,这些都是老面孔了,偏厢战车是马拉车,九斤火炮的装配,李如松和戚继光也曾经激烈的争执过,李如松觉得以机动力见长的骑兵,带着这种三千斤的重炮,实在是有些舍本求末,而戚继光则认为,必要的重火力,可以有效突防,有利于战术实现。

  最终,戚继光赢了,这不是李如松的认识有问题,而是戚继光的打法,让李如松有些懵。

  三千斤重的重炮,最重要的作用是数以千里的突袭,急行军的千里突袭、重点目标的攻坚,都需要用到重型火器,越是距离远的突袭,重火器就越有必要,因为需要就食于敌。

  敌人的粮草辎重,存于城池之中,就连俺答汗也在归化建了两座城池。

  “铁浑甲,跟常人所想的笨重完全不同,相比较其他甲胄,铁浑甲不到三十斤的重量,满足防御需求的同时,重量更低。”戚继光指着架子上的铁浑甲敲了敲。

  铁浑甲,或者说板甲,其实非常灵活,朱翊钧和朱翊镠使用的铁浑甲,浑然一体的铁甲,甚至有笼手,唱跳蹴鞠,都不是问题。

  但大规模列装的时候,必然面临的问题出现了,铁浑甲高昂的成本,钢的数量不足以列装万余人,而且标准铁浑甲的重量超过了三十五斤,这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对于长途奔袭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