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三十五章 戚继光胆小如鼠,李如松贪生怕死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底。

  但要说二十万,那便是实打实的二十万。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真相,往往是杀人诛心的快刀。

  墩台远侯深入虏营,得到了大帐议事的结果,是刺探,而怯薛军追杀,是阻拦,墩台远侯将情报带回墩台,而后通过官道驿路送往大将军和陛下手中,是情报传递。

  这是大明最频繁和最普通的情报工作了。

  朱翊钧对情报工作是有一些天赋的,天赋主要体现在情报筛选上,朱翊钧总是能够判断出情报的真假,得益于大明官僚习惯性的欺上瞒下,朱翊钧总是能找到一些细节来推断情报之外的信息,互相去验证。

  但他从来不会直接下达命令,指挥前方的军兵作战。

  大明和北虏的情报战,大明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取决于大明远高于北虏的组织度,也得益于春天的天时,北虏此时是最虚弱的时候,无论是人还是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又遇到了战祸,可谓是雪上加霜。

  而且今年即便是没有一战定胜,战祸笼罩之下,草原明年会更加虚弱。

  汉唐和明初,总是喜欢在春天出塞作战,也是这个原因,这也是减丁的一部分。

  随着大明京营抵达宣府开始,战争的大幕正式拉开,京营作为主力,仍然是前中后三军,李如松脱离了中军大营,带领骑营开始了草原上的机动。

  嘉靖二十三年,还是千总的马芳,上过一道奏疏,将自己对草原人的认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草原上的三大依仗,第一,草原人因为生存,都是天生的骑士,这是中原所无法比拟的;第二,则是北虏仰仗兵疾马快,来去如风,打了就走,甚至南下没有明确目标,防不胜防;第三,则是游牧居无定所,逐水而栖,大军难以进剿。

  当时马芳就提议了一个对北虏的主张,以骑制骑,以快制快。

  唯有骑兵以机动力应对机动力,以快速作战应对快速作战,墩台远侯搜集到情报,等到大明步营抵达的时候,北虏的部落早就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唯有骑兵,才能发挥这些情报带来的价值。

  嘉靖皇帝觉得这个小小千总的马芳,说的很有道理!

  但还是那句话,没钱。

  道爷他有钱焚修,没钱组建骑兵?是的,道爷二十多年焚修,算上修永寿宫都没花到两百万银,朱翊钧组建骑营,还是有蒙兀儿国连卖带送提供战马的情况下,两年就烧掉了两百万银。

  大明的骑兵和草原的骑兵,单价是完全不同的,大明获得战马、骑士的价格过于昂贵,而训练成本也极为高昂。

  现在,大明终于有了骑兵。

  李如松并没有披甲,甲胄在另外一匹马上挂着,他背着一个大黄弓,带着十个人,二十骑,在草原上飞快的奔驰着,而后勒马,翻身下马,蹲在地上,从怀中摸出了堪舆图。

  “我们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