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七十二章 朕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过程,对根本矛盾避而不谈,反而在些似是而非的事上斤斤计较。

  这是朝堂的基本规则,因为所有人都很清楚,一旦触及根本矛盾,就是石破惊,血流成河,撕开了遮羞布,便是血淋淋的现实。

  还田疏里,只要通过廷议开始执行,哪怕是不公布还田疏,有那种倾向,就会点燃油锅,乡贤缙绅们怎么可能让朝廷准备好,摸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之中呢?

  大不了就再来一场倭患,或者套一层民乱的皮,让皇帝老儿知道,谁才是下之主。

  不用别的,不给佃户种地,不租赁田亩给佃户,流民激增,朝廷就无法应对了。

  所以,王崇古和张居正反对的意见,高度趋同,陛下想要给下百姓一个家,让他们安居乐业,但政令一旦开始推行,就是害下百姓颠沛流离。

  制度设计的极为完美,看起来没有任何危害的时候,反而就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张居正、王崇古,都是卷到内阁的辅臣,他们太清楚这种想当然的危害了。

  朱翊钧沉默了片刻,点头道:“王次辅所言有理。”

  王崇古所有的反对意见,都是基于现实,基于践履之实在反对,而不是贱儒那样狺狺狂吠,扛着礼法的大旗喋喋不休,却不到一点实际的内容,还田法成功固然可喜可贺,但是其过程之痛苦,成功希望之渺茫是必须要要考虑的事儿。

  张居正教朱翊钧三思而后行,人之处事,固不可以不思,而亦不可以过思。善应下之事者,惟当以穷理为主,而济之以果断。

  意思是人做事,当然要反复思量,但同时也不可以过度思量,下所有的事儿,要要以理为主,更需要果断。

  王崇古的谏言,不仅仅服了张居正,同样服了皇帝,这不是因噎废食,而是防止大明陷入泥沼之中,既然不可行,可以暂缓再议不迟。

  朱翊钧春秋鼎盛。

  王崇古左右看了看,低声道:“陛下,其实我们可以暗度陈仓,把还田疏的政令反过来理解一下,从我们去,到他们主动来,有的时候人和驴一样,叫立不立叫跪不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是谓犟,你越让他站起来,他越是要跪。”

  王崇古现在有点贼眉鼠眼,显然他知道自己出的主意,完全是歪门邪道,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反其道而行之。

  王崇古进一步道:“有的时候,越是劝他放弃,他越是不肯,例如这个田亩,朝廷无论是减租公卖放领额田,都是要人命、提都不能提的事儿,但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呢,劝农桑。”

  “朝廷也是劝农桑,越是重视农务,遮奢户们就会觉得,这是让他们当牛做马,反而越不愿意再兼并,甚至愿意让出土地了。”

  朝廷此时越是劝农桑,这些遮奢户们,就会觉得老爷们把大的好处往自己兜里揣,官厂团造如火如荼,开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