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七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

  朱翊钧开口道:“讲讲吧。”

  “太祖高皇帝早年生活颠沛流离,四处行乞,不得不揭竿而起。”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讲起了一个故事。

  嘉靖三十六年,黄河决堤,水漫河南,河南的百姓不得不逃难,那时候荆州府江陵县,张居正的家乡,来了一千多名的流民,他们聚集在县城之外,江陵县不得不开设粥棚赈济,江陵县没人愿意出粮,知县百般周转,终于筹措到了一点粮食。

  熬粥的时候,一定会加一把沙土,因为不加沙土,这些赈济的粮食进不到流民的嘴里。

  知县尽力了,但是这纯粹赔钱的买卖,没人肯干,知县借到的粮食只维持了七,而且这些遮奢户都劝,不要放粥,流民见此处无法觅食,自会去别处。

  知县不听,仍要设粥棚赈济,这就坏了,越来越多的人向着江陵县而来,七后,一千多的流民,就变成了万人,知县又借到了一点粮,勉励维持着粥棚,粥棚就开始不断的减少放粥的时间和放粥的次数。

  万余饶流民,其实没什么破坏力,因为他们已经饿成了皮包骨头,朱翊钧是没见过饿到皮包骨头的人,那是皮勒在肋骨之上,肋骨清晰可见。

  什么以工代赈都是屁话,干什么活儿都要人吃饱饭,就流民那个样子,风一吹就倒了。

  城外连树皮都扒干净了,流民开始吃土,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土,土吃进肚子里,会涨起来圆鼓鼓的肚子,拉不出来,人就死了。

  知县想了个主意,让遮奢户放开去流民里选侍女家丁,只要以‘义子、义女’的名义,知县就会视而不见,可是遮奢户们才不要这些人,长相好看、心思灵活的人,多了去了,流民不知根不知底,也配吃他们家的米?

  流民见这里讨要不到粮食,有的开始离开,走不动的还留在原地,在乞讨,在乞求奇迹的发生。

  人间炼狱开始了,吃人,起初还有点礼义廉耻,换着吃,后来连换都不换了,大人吃了老人孩子,吃完了老人孩子开始吃女人,吃完了,彼此攻击撕咬,瘟疫开始在流民之间散播开来。

  那些人都死了,后来知县让衙役开始收尸,衙役都不肯去,觉得都是知县找的麻烦事,若不是知县事设粥棚,哪有这么多的死人?最后,衙役们还是去了。

  死的人太多了。

  “农,生民之本也。三代之上用稼穑兴王业。即治下国家,同亦由力本节用,抑浮重榖,而后化可兴也。”张居正完了故事,他没有补充太多的细节,那些细节实在是令人太揪心了,他真的不忍心提及。

  连提都不想提,亲眼目睹的张居正,该是什么样的情绪呢?

  岁大饥,人相食,那是何等的惨烈。

  如此下去,大明必然亡于民乱,大明起于残忍朘剥的揭竿而起,亡于残忍朘剥的揭竿而起,这又是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