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八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居正写第一卷阶级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自己的政策,让政令获得大明上下的认可和执行的共识。

  而第二卷他是不主张公开刊印,大量发行,传的哪里都是,第一卷对当下的大明而言,完全足够,第一卷让人们意识到阶级的存在,和它的不正义性。

  张居正反对还田疏,也是基于第一卷,但写出第二卷分配之后,张居正其实也期盼着还田疏能够推校

  工兵团营制度的逐渐完善,让张居正逐渐意识到,或许还田疏真的可以推行,哪怕是能够执行部分,也算是累积磷蕴。

  而负责此事的王崇古,表现出了他的迫不及待,若非皇帝、太傅拉着,王崇古现在立刻马上就要在全国推行工兵团营,来组建大明的厢军,安置流民。

  “王次辅,大明还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当下大明超过八成的丁口,都是农户,虽然商税比例已经超过了五成,但商税的八成都是来自于海外种植园、市舶司抽分、官厂团造,而不是来自于乡野之间。”朱翊钧劝王崇古冷静,不是让他自己降温,而是起了大明当下的情况。

  朱翊钧进一步道:“大明当下仍然以农经济为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和各家各户的手工占据了九成的产出,剩下的才是手工工场产出,只占据了一成,农经济是以每一户为单位,是零散的,而且是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门户化为乌樱”

  “王次辅你呢?”

  “臣欠考虑了。”王崇古逐渐冷静下来,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工兵团营不是无所不能的,一如当初的军屯卫所,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再总结经验。

  迷信于某种主张、某个政策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幻想和幼稚。

  大明的工兵团营是有破坏性的,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他能够生产,也能破坏,张居正担心的下大乱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它会一种蛮横的姿态,破坏当下大明稳定的生产关系,这必然会产生阵痛,让这个阵痛,尽量减少到大明上下,都可以承受的地步,这才是明公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的确工兵团营的团造法,相比较农,是更加集中的,规模更大的、产出流通性更强的生产方式,这对农而言,是致命性的,臣忽略了工厂团造的矛盾统一体,只看到了它好的一面,也忽视了农的脆弱。”王崇古由衷的道,他意识到了现在就马上推广的可怕危害。

  大明农户是总丁口的八成,农户男耕女织出产的货物,在大规模集体营造面前,不值一提。

  任何政令都是如此,步子迈的太大,都会出现巨大问题。

  当下大明的农经济还是主体,如何在延续中渐变,才符合当下大明经济形势。

  矛盾统一体,这个概念不复杂,大明存在广泛的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