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二章 压力山大的工部尚书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让肉食者得到了利润,而后肉食者将利润存起来,产生日益集中的生产优势,这個过程就是兼并。”

  “当兼并持续进行,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总体的需求越来越少,商品的价格在钱荒和封闭小农经济的两面夹击之下,越来越便宜,最终生产被破坏,土地被抛荒就不意外了。”

  “因为需要商品的人,没有货币或者说生产剩余去交换,而不需要商品的人,掌握了大量生产剩余。”

  “这是由林辅成观察到的现象,引发的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基于矛盾说和生产图说分析。”

  “现象问题原因之后就是解决方法了,先生的清丈还田是一种解法,王次辅的工兵团营,官厂团造是另外一个解法。”

  “无论什么政策都需要时间去实践。”

  朱翊钧完整的正面的回答了林辅成这个问题,或者说是大明百姓们心头的疑问。

  林辅成的这番话之所以引起了热议,是因为人和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因为所处的环境和立场不同,但现在这种田亩大面积抛荒,百姓流离失所,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利益。

  国朝一旦开始动荡,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是三岁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

  其实朱翊钧也可以不回应,人其实是非常健忘的,当另外一个热点盖过了这个热点后,人们会忘记上一个热点,而是热切的讨论着眼下的这一个热点,朱翊钧回应与否其实都不影响朝廷的政令,但这是一种态度,直面困难的态度。

  朱翊钧当然可以用四个阶段法来治国,首先对外宣称什么事都没发生,其次再说事情的确发生但当下我们不能采取行动,在事情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则无奈的说,也许应该行动,当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当事情恶化到无法解决的时候,就说: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太晚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这是申时行的拿手好戏,或者叫端水大师,或者叫和稀泥,总之就是一种甩锅进而不用负责的办法。

  朱翊钧选择了面对。

  这也是他允许林辅成这篇文章刊印的原因,大明必须要找到一条出路,来面对大航海时代和由海贸连接的全球化,这是全新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

  “就这样刊登邸报做出回应吧。”朱翊钧看向了礼部尚书万士和。

  张居正的清丈还田是在清丈令里一起提到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只进行了清丈,对于还田,仍然是王崇古在负责用迂回的方式督办,大明皇帝、廷臣们,并没有急于求成。

  要推行还田疏还有很漫长很漫长的路要走。

  万士和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面对问题,这是一个很有魄力的决策,但在官场上,有魄力往往是个贬义词,有魄力往往代表着横冲直撞、不懂事、有魄力往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