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六章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地契做不得假,的确都是真的,李贽最后以一亩一两二钱银的价格将这些地,买到手里,才算是了结了这件官司。

  到这里这件事还没完,立刻就有人上门讨要沟渠钱,李贽再细细一打听,才知道,这地买到了手里,可是你要用沟渠要给钱,否则你就自己挑水去吧。

  交完了沟渠钱还不算晚,还得再交一笔泉钱,就是水钱,沟渠钱、水钱,都不是小数目,李贽一算,这种一亩地一年还要赔上三钱银子!

  真可谓是:尽彻泉源入漕,不许留半滴沟洫间。

  李贽就去找了知府,他是从姚安知府上致仕,还有功名在身,自然可以找到知府,知府也是为难说你这七亩地的浇灌,不用交这个钱,他这个面子还是有的。

  李贽就问:全邑万顷,家家户户皆负藁税地租乡部私求,而令余数亩灌溉丰收,纵与,必不受,恳求之。

  李贽让知府管一管这个沟渠钱和水钱的事儿,给百姓留条活路。

  他这种人最让人讨厌,你自己不想交钱,你和耿定理是好友,我想办法让你的田亩有水用,你还不满意,要让整个黄州府田亩都有水用?

  知府又不是东海龙王!

  知府无奈只好礼送出门,告诉门房,日后李贽再到就不必报闻了。

  李贽回到了家中,次年大旱,乡民饿殍数里,这里面也有李贽的两个女儿,得邓石阳资助,李贽、妻子、大女儿终究是活了下来,但万历十年,黄州府饿死了数千人之多。

  整个故事的篇幅并不是很长,但读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在林辅成的故事里,多少都能看到跌宕起伏,比如高阳何氏灾年不减租,后来高阳何氏被灭了门,祁州闫氏把人堆了肥,最后也被刑部尚书王崇古给堆了肥,腰山王氏侵占官田,自己被抄家,而且还引发了一连串对官田侵占的清查。

  林辅成的故事,都有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宿命感。

  而李贽的故事只有冰冷的现实和残忍。

  而且这个故事里,找不到人来承担责任,看起来像是天灾,也更像是人祸,但悲剧就这样明晃晃的发生了,似乎没人有错,但似乎人人有错。

  就连故事的本身,李贽本人也有错,他如果肯接受当地知府的恩惠,自己家里的田会有水用,自己的女儿就不会饿死了,或者再往前看一看,他李贽接受了田亩的诡寄,还能把日子过成这样吗?

  李贽的故事在京堂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后戛然而止,因为人们发现,李贽的批评,他的控诉,比之林辅成更加有力,有一种让人无法言表的沉重,因为并没有解决的办法。

  朱翊钧对这种批评的文章持有积极态度,大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有人去提出来,然后所有人一起去面对他,而不是四个阶段法的去糊弄,糊弄来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