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章 目标:地安桥畔_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褡裢火烧是老京城常见的传统名点。

  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的话,味道最妥。

  成品的褡裢火烧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又因其长条型,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

  可能是苏木抢先花了苏迎军计划买渔具的钱,也可能是苏迎军得知自家弟收入还可以,且没了板车的负债,所以这次豪横了许多。

  最后粮票差点不够,苏木见状也主动凑了四两。

  大半盆褡裢火烧分成两个包装,还有一提麻豆腐。

  包装也很有意思。

  先是用荷叶包裹了,外面再用牛皮纸加上一层,最后用马莲,是一种跟稻草类似的东西捆扎好了。

  那些包装用的绿色大荷叶都是从圆明园、什刹海、积水潭等园林湖泊里采摘的新鲜荷叶。

  最初这些地方都种有大面积的莲藕,除供皇廷观赏及食、医用外,一部分荷叶就被用于民间装食品。

  包括月盛斋、福号的酱羊肉、酱肘肉,现在也都用这种荷叶包好并用马莲系好。

  回家吃时不但肉香,还有荷香味。

  只不过因为这几年荷叶的产量供不应求,有些店采摘不到合适的大荷叶,就会用木纸来代替使用。

  而外面的牛皮纸也不是所有客人都会给包裹一份,实在是苏迎军买的太多了。

  属实是大客户。

  其实去年之前,商家除了牛皮纸外,还有更适合当做包装的东西,桨蒲包”。

  其实就是用河边、水塘等处生长的蒲草编织而成的包装海

  将买的食品放入松软干净的蒲包里包好,上面再盖一张印有商家字号的红纸,用纸绳一系,又美观又实惠。

  京城的“蒲包”多是来自河北保定地区白洋淀出产的茁壮蒲草编织,蒲草柔韧结实,用它包装食物还能有多日不腐不坏的效果。

  不过去年因为政策的原因,那些村子里几乎都绝了搞生产的事情,蒲包也就彻底断了供应。

  从褡裢火烧食堂再次出来,苏迎军骑着车,后面的苏木肩上对角斜跨着两套布袋渔具,双手各自拎着褡裢火烧和麻豆腐。

  这架势,哪像是去钓鱼啊。

  “哥,咱还没水桶呢,这要是钓上鱼来搁哪儿?”

  苏迎军一边骑车,一边沉吟了一会儿。

  “要真能钓上来再吧。”

  他不是考虑到苏木没法再多拎一个水桶,或者把褡裢火烧挂车把上,或者放进水桶里一并拎着,都能解决。

  苏迎军考虑的,主要是自己二人能不能真的钓的着鱼。

  要是没这本事,水桶不水桶的,也就没啥意义了。

  至于马扎,两兄弟还都没想起来。

  从平安大街一路骑行,过南锣路口,看到了过往攒动的行人。

  休息日,忙碌了一周的工人们也都纷纷出来过周末了。

  街道上人明显比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