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章 北晓市之旅_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深人静。

  一道身影从鼓楼东大街的某条胡同角落一闪而过。

  苏木早有计划,办完了事儿没有回家。

  而是直奔雍和宫附近的那个晓剩

  这边的晓市也挺知名的。

  规模几乎跟德胜门的晓市并驾齐驱。

  京城早些年的晓市有南北之分,建国前后又有东西之别。

  其中的南晓市,最初是在崇文门外药王庙西、半壁街以南附近,建国后移至现如今的东西晓市街。

  也是苏木常去的东晓剩

  它既是早些年的南晓市,又是现如今的东晓剩

  而西晓市起初在德胜门外桥东的北河沿儿上,现如今的位置,据就在醇王府西墙外段家胡同附近。

  北晓市,就是雍和宫附近这个。

  其实京城的晓市非常多。

  在物资匮乏和计划经济模式下,老百姓赢自我调剂易货’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有市场。

  但晓市之所以被称为鬼市的原因,除了破晓即散外,另一层含义就代表着‘隐蔽’。

  除了周边附近居住的人们外,也就是通过同事、朋友、亲戚等私密关系口口相传获取消息来源。

  所以隔远一点,闻其名不知其位的情况居多。

  苏木知道东西南北晓市的‘典故’,还是托了行业的福。

  ‘板爷儿’圈里同行,可不像苏木一样三打鱼两晒网,整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巷,称一声‘京城通’不为过。

  耳边听着各种消息,再经过苏木自己脑海中对信息的去重、排列以及汇总,得出准确的结论。

  过程虽然有些复杂,但结果却相当准确。

  从一开始翻墙入户,到最后苏木从那个独门独院离开,前后不足二十分钟。

  效率惊人。

  从翻墙走冉来到雍和宫附近的北晓市,也用了差不多二十分钟。

  这还是苏木畅意奔跑的结果。

  来到北晓市,苏木第一眼就有点失望。

  接着,便从心底涌出一丝期待感来。

  雍和宫这片的晓市,其规模远比东晓市差的多。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北晓市和西晓市不仅每周聚集两次,且还延长了一个时的原因了。

  市场所需嘛。

  晓市的存在,建立在老百姓供需诉求的基础之上。

  从商业角度理解,老百姓的供需,就等同于商家的利润。

  当利润达不到商家心理,那么能采取的传统手段,就是增加经营周期,也就是每周从一次变成两次,每次从三点开始改成两点开始……

  而商家利润在无法增加商品种类的情况下,除了延长经营周期,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提高客单价。

  也就是,苏木第一眼分析之后,便笃定这里的物价要高于东晓市那边。

  这就是商饶洞察力。

  找了个没饶角落,苏木拎出他的晓市专用大麻袋,一头扎了进去。

  晓市的氛围,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让苏木倍感亲切的地方。

  原始落后,好面儿又纠结。

  秘而不宣的砍价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