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1章朱棣:贪官不绝,终于理解先帝的手段_宋隐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官员?”

  朱棣当下神色复杂。

  “蹇卿怎么会有那么荒谬领头,咱问你,大明学子有多少人?”

  “这个……”

  蹇义顿时皱眉。

  “皇上恕罪,大明学子根本数不清。”

  朱棣呵呵一笑,“那何来大明没有官员一说?”

  蹇义抽了抽眼角,“皇上,那些学子并无功名。”

  “功名?”

  朱棣一脸不屑,“有功名才能为官吗?”

  “咱之前也以为,举人、进士为官后,大明官场吏治清明,百姓能安居乐业。”

  “现今咱才知道,与其让那些怀有二心的举人、进士为官后勾结士绅剥削百姓,害得百姓流离失所。”

  “倒不如让心怀正义的学子为官,治理百姓。”

  “即便他们能力不足,至少他们不会剥削百姓,不会贪赃枉法,好歹百姓还有活路。”

  听此,文武百官皆是神色大变。

  “皇上,科举考取功名做官,这是自古定律,也是大明祖宗做法。”

  “够了。”

  朱棣不耐烦挥手,“先帝治理大明时,晋升了多少没有背景的贤才?”

  “诸位爱卿,大明不缺学子,也不缺有才华的学子。”

  “至于科举致仕者,为何这些年,北方学子跟南方士林一样,每年有那么多人考取进士,此中原因,咱比你们清楚。”

  “无非就是死记硬背,再研究考官偏好,或者研究之前的考题。”

  “官员们觉得,法不责众,全杀了会导致大明没有官员,让大明官员体系瘫痪,大错特错!”

  “咱不可能允许,这些贪官一边拿着俸禄,一边剥削百姓。”

  “大明几千万人口,书生就有十多万,咱根本不担心无人为官。”

  “与其让人面兽心的人身居官位,给其贪污、剥削百姓,让治下百姓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的机会,倒不如让没有功名,却心怀正义的书生为官。”

  “皇上英明!”

  满朝文武异口同声奉承。

  至于他们心里真正心思是什么,朱棣并不想知道。

  朱棣继续,“蹇卿,你给各州府下谕令,让各州府选拔优秀学子进京,补充国子监生源,着国子监认真教导。”

  “日后大明哪里缺官员,如果无官可派,就从国子监学子中选拔。”

  “微臣遵旨!”

  蹇义一脸严肃地应下。

  退朝后,京城官员都得知了朱棣决定。

  所有人都心头一肃,顿时响起议论声,人人自危。

  “皇上对贪官及剥削百姓官员,竟然如此狠厉?”

  “是啊!”

  “皇上让各州府筛选优秀学子进国子监,相当是候补官员。”

  “诸位告之族人,或者同乡,千万不能选了品行不端者。”

  “否则,不但不是好事,还会牵连全族。”

  “多谢提醒!”

  “听皇上意思,很快就会查出许多官员,你们要早做准备。”

  “要惩治那么多官员,加上今年大旱,如果激起狗官跳墙,皇上就不担心动了根基?”

  “哼!”

  一名官员冷哼一声,“大明现在兵强马壮,海军更是日益强大,海上巡逻更加严谨,谁敢乱来?”

  “明明大旱年,皇上还让锦衣卫查抄贪官,肯定抄出很多财物和粮食,正好解决无粮之急。”

  闻言,众官员顿时呆若木鸡。

  宋府。

  “一个温州府就揪出那么多贪官?”

  宋隐无比惊愕。

  朱棣冷着脸,“咱真没想到,大明官吏竟然烂到如此地步。”

  是挺烂的。

  宋隐叹息一声,询问“这次抄出多少财物和粮食?”

  “一百八十万宝钞,粮食六十多万石。”

  “那么多?”

  宋隐再次心惊。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