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大理国(特鸣谢书友 广告就是烦 的_大周帝国:开局诛杀赵匡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柴宗训想到前世小说中的“六脉神剑”,问道:

  “这段思平的武艺当真很高吗?他可有何独创武艺?”

  戴宏道:

  “陛下,臣年轻时也听过段思平在世时的威名,只是臣没有亲眼见过他,只知传说中此人勇力绝伦。”

  柴宗训点了点头,心想:看来段思平也是在沙场中锤炼出的一身武艺,道:

  “戴爱卿继续说下去。”

  戴宏接着讲起了大理的历史来。

  南诏权臣郑买嗣篡夺南诏国政建立大长和国后,西南地区的政局陷入混乱动荡局面。

  郑买嗣建立的大长和国仅传三代,于928年被东川节度使杨干真联合清平官赵善政所杀,赵善政自立为大天兴国皇帝。公元929年,杨干贞又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

  杨干贞即位后,对战功卓著,在各部族中颇有声望的段思平十分猜忌,其弟杨诏乘机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于是杨干贞命人追杀段思平。

  段思平逃到通海、巴甸一带,得到了以董伽罗为首的董氏部族、以高方为首的高氏部族的支持。

  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继续追杀段思平。

  937年,积累了足够力量的段思平向不满杨诏统治的滇东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诏,一路上攻无不克,于逼近大天兴国首都羊苴咩城。

  根据《南诏野史》中的记载,“大理”这一国名来源于段思平在进军途中遇河流阻挡,在寻找渡口过河时被一位正在浣纱的妇女点拨指路的传说。传说中,这位妇女在为段思平指点过河道路后,便叫段思平将建立的国家命名为“大理”。

  民间皆认为此妇女是神佛所化,指点当时无法渡河的段思平,最终建立大理国。

  建立大理国后,段思平尽数废除杨氏执政时期的苛政,实行减税宽役的政策,并优待协助自己起兵的滇东三十七部,免除了他们的徭役。

  段思平还采取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大力推动各种宗教发展,其中尤以佛教为重。在段思平的改革下,大理政权实现了巩固,终结了此前西南地区三朝乱政的局面。

  段思平于944年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段思英继位后希望压制高、董两家的势力,于是倚重杨氏的政治力量借以打压高、董,引起两姓势力不满。高、董两家联合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废黜段思英,段思英在位仅一年。

  大理皇位从此便在段思良一脉相传。

  柴宗训听罢,沉思片刻,道:

  “今日即然西南土著来归附,朕决意对其首领大加封赏,劝其它土著部落来归。

  同时由朝廷派官员率军前往接收西南各地,建立统治。西南土著人数稀少,朕龙骧军一军足以克定。”

  君臣商议了一阵后,选定了十余名预为刺史的官员人选,都是历年来政绩考核优良的进士出身。

  而出征的军队,柴宗训拍板决定为杨业的第四兵团第一军。

  杨业因官职、资历不够,并未在朝堂上。第二天接到圣旨后,杨业大喜,知皇帝柴宗训果然对自己信任有加,乃厉兵秣马,准备出征西南。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