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1章 这人到底是谁?!_大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正明重新坐下,摊开纸张看了起来。

  “《一条鞭法》”

  为首的四个字让陆正明一知半解,既然写在开头那必定是题目了。

  可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

  陆正明不解。

  继续往下看:

  “自我大纪建国以来,沿用前朝徭役之法,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

  看完之后,陆正明颇为惊讶,仔细审视起了这一段话。

  这段话的文字并不多,只有短短百字而已,可却极为精准概括出大纪如今的徭役税收制度。

  陆正明猜测,写出这篇策论的人,必定是大纪官员。

  这名官员很可能还深耕徭役税收一道,属于基层官员,要不然他不可能对徭役税收了解的这么清楚。

  只是刚开头的一段话,就成功勾起了陆正明的好奇心。

  他将这段话仔仔细细研读了好些遍,眼中迸出了年轻时才有的认真和专注。

  他忽然觉得口干舌燥起来,可他并没有喝茶,因为继续往下看才能解他内心的渴望。

  “如今,我朝土地兼并现象逐渐加剧,更有地主豪勾结官府,强占农民土地……”

  读完,陆正明心里咯噔一下,眉头紧皱,心中不由地怅然起来。

  如果说上一段还是在陈述背景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一段话则是直接点明了大纪现状。

  古往今来,土地兼并现象一直都是朝廷的心头大患,严重者可直接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

  大纪想要不走老路,就必须想出办法遏制这种现象。

  几百年间,前人提出过很多种办法,有的是刚刚提出还没来得及实行就夭折了,有的办法从根本上就行不通。

  想要遏制土地兼并,就必须拿出一套可操作性的方案!

  陆正明一颗垂垂老矣的心彻底燃烧沸腾起来。

  既然这人能写出前文,提出他自己对大纪徭役税收制度的了解,陈述原有弊端,肯定有解决之策。

  陆正明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由此,下官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

  注释:针对当前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

  二,统一赋役,限制苛扰。

  注释:将赋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

  三,计亩征银,官收官解。

  注释:将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赋役征课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如此一来,省却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

  看完之后。

  陆正明怔住,久久不能平静,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这篇策论不仅给出了解决方案,还在每一条方法下面贴心地进行注释,生怕人看不懂。

  “好啊,好啊……!”

  陆正明忽然拍案而起,发出巨大的声响,视线还未从桌上的策论移开,兴奋道:“好一个计亩征银,官收官解,真是说到本官的心坎上了。”

  兴奋过后,陆正明不顾形象地伸手抓住师爷,迫切地说道:“快说,这篇策论到底是谁送来的?本官要见他!立刻!马上要见他!”

  “老爷,这……”

  师爷被陆正明的反常吓得愣在了原地。

  “快说!这人到底是谁,本官要带他进京面圣,在诸公面前陈述这全新的徭役赋税之法!”

  “可以相见,这一条鞭法实施以后,将会为我大纪解决多少麻烦,将会为我朝庭增加多少税收!不可想象,不可想象啊!”

  陆正明哈哈大笑着,脸上写满了兴奋,

  师爷挠挠头,等陆正明稍微平静后才道:“老爷,我也不知道这人是谁,门房可能知道,我这就去传唤门房,叫他们来回话。”

  “快,快去,快去叫他们过来回话。”陆正明迫不及待地摆摆手。

  师爷走后,书房里只剩下陆正明,陆正明脸上的表情又惊又喜,坐立不安,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