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打响品牌(月票加更)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张俪瞧了他一会,转身出门,“我去炖蘑菇。”

  自送她那块玉佩之后,姑娘似乎大胆了些,不再动不动就脸红害羞。而且人家上班锻炼,事业心带动全面提升,愈发明媚大气。

  院里这帮人,张桂琴回来最晚,陈小旭其次。

  从百花胡同到广播学院,将近二十公里,头一天骑车差点合不拢腿,第二天就改四轮,各种换乘,得一个多小时。

  不过今天更晚,张俪做好饭菜,那丫头还不见影。

  约莫七点钟,陈小旭才推着车子出现。

  “怎么才回来?”

  “有事儿。”

  她在盆里沾了沾手,很开心的亚子,“好事儿。”

  “说来听听。”几人好奇。

  只见小旭打开自己设计的书包,露出蓝布里子,对沈霖道:“你猜猜,猜中了许你自己拿。”

  沈霖一愣,“跟我有关系啊?可我脑子笨,猜不出来,你就说了吧。”

  “真没意思。”

  小旭摇摇头,摸出一张信封,“给你找到单位了。”

  “真的?”几人齐声惊讶。

  “嗯。”

  “没跟我逗趣吧?”

  “爱信不信。”

  “信!信!”

  沈霖忙拆开看了看,确认之后一把抱住陈小旭,“太谢谢你了!你们对我这样好,都不知道怎么报答。”

  “客气了,都是革命情谊。”许非道。

  “你又没帮忙,在这儿说什么?”

  她指了指自己,“我做的。”

  几个月前,沈霖放弃去深城大学的机会,大家帮忙找找工作。许非事多,没顾得上,居然是陈小旭搞定了。

  她这两年宅在百花胡同,但断断续续也有些收入。

  外地演出不去,京城的有时会参加,张俪是完全不去,因为不喜欢。

  就在今年八月份,市里搞了场消夏晚会,她去唱了首邓丽君的歌《我一见你就笑》,认识了一位歌唱家马国光。

  马国光是锦州人,同省老乡,在战友文工团。

  虽然刚认识不久,就求人办事不太好,但黛玉面子大,平儿名气也不小。老前辈很痛快的帮忙联系,今天传来准信儿。

  战友文工团愿意接收沈霖,还当主持人,有编制。

  她在京城漂了快两年,没着没落,现在终于有单位了,不禁眼圈一红,哭了出来。

  小伙伴赶紧劝慰,沈霖缓了缓情绪,问:“那个战友文工团,是不是要当兵呀?”

  “当然了,我们是文职军人。”张俪当过十年兵,经验丰富。

  “有住的地方么?”

  “住宿舍。”

  “哦……”

  她顿了顿,看看许老师,又瞅瞅钗黛,“有宿舍的话,我,我就住宿舍了,排练什么的也方便。”

  哎呀!

  许老师欣喜万分,啊呸,遗憾万分,“这个不忙,先住着,吴小东不还……”

  “咚咚咚!”

  正说话间,院门被敲响,传来一把贼地道的京城腔儿,“许老师在家么?我李程儒。”

  哟!

  许非一拍脑袋,把这事忘了,赶紧过去开门。

  对方依旧一身西装,锃明瓦亮的黑皮鞋,捧着俩盒子,开口先笑:“你这地儿好啊,门口那铃铛得几百年了吧?哎哟,这院子也不错,瞧这石榴树,人家种一棵,你种俩,俩……”

  李程儒差点没噎死,抬眼瞧见仨姑娘。

  他眨巴眨巴眼,又仔细辨认,疑惑道:“《红楼梦》要拍现代版了么?”

  “都是朋友,暂时租住,里边请,里边请。”

  许非冲她们摆摆手,拉着这货进正屋。

  把盒子一开,各躺着一双皮鞋,男女款,都是白色。设计简约大方,装饰极少,女款的带点矮跟,鞋面有一圈细花边。

  他仔细观察,见款式无错,又使劲掰了掰,手感柔韧。

  “您放心,市面上最好的料子,成本高高的。”

  李程儒有点不解,问道:“许先生,您是做买卖的行家,跟您求教。这么高的成本,得定多高的价位,还有赚头么?”

  “这种不是卖的,是送的。”

  “送的?”他更懵。

  许非把鞋装好,笑道:“亚运啊!”

  (啊,末尾吐槽都懒得吐了,我的本章说……)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