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八章 小年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枪舌战,后来从“艺术片还是娱乐片”,演变成了“主旋律还是娱乐片”。

  主旋律赢了。

  这个结果,导致今后十几年间,国家都在大力扶持主旋律电影,以至于观影人数直线跳水。

  从1979年最高峰的293亿,下降到1991年的144亿,再到1992年的105亿。国营电影院也迅速凋敝。

  都是后话,暂不细讲。

  …………

  “趣味性和分镜差了些,不过电视广告跟平面不同,你第一次独立创作,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好了。”

  “有精力的再完善一下,那边要的急,春节过后就想拍摄。”

  “别勉强,这样也可以了。”

  傍晚,陈小旭从教授家里出来,把厚厚一摞画稿塞进书包。

  学校已放了寒假,她还有的忙。教授真给联系了一家洗衣粉厂,乡镇企业,说花俩钱打一广告,又不舍得找大公司做,便跑到学校求助,觉着便宜。

  一向如此,某些人极不重视头脑价值,“哎,你学设计的,帮我整个LOGO呗。”

  都这种。

  别的学生从零开始学理论,小旭反过来,她以前有很多类似广告的经验,甚至完成了一次北海时装秀,等于从实践开始学理论。

  速度非常快,经常吃小灶。

  她顶着寒风骑车回家,路上熙熙攘攘。今儿小年了,春节气氛浓厚,商场门口都支起摊子,摆着一些散糖、干果、柿饼之类。

  她买了一斤柿饼,刚进百花胡同,就被人叫住。

  “黛玉!”

  居委会大妈从斜侧跑过来,乐呵呵问:“出去玩了?”

  “嗯,买了点柿饼,您尝尝?”

  “这大冷天的,我牙可受不了,给我个油饼我还能啃两口……”

  大妈胡扯了几句,道:“沈霖两口子还住这么,有阵子没见了。”

  “他们搬走了。”

  “搬走了?那你跟宝钗还住吧?”

  “怎么了?”

  小旭听这话不对。

  “也没什么,别怪我多嘴啊。你们两个大姑娘,住人小伙子家里,虽说是租客,却也不便。以前有同事陪着,那还成,现在就剩你们俩……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可外人不知道啊,你们又是大明星,我是怕人说三道四。”

  大妈见她神色,忙道:“我就提个醒,行了,你忙吧。”

  “……”

  小旭怔了一会,才低着头进院。

  院里没人,她顿了顿,推开东屋的门。沈霖两口子月初就搬了,家具什么的还在,可就是空荡冷清。

  她脸皮薄,又爱多想,坐在木板床上一动不动,满脑子全是刚才的话。

  当初答应搬进来,就是有沈霖打底,能有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可现在没了。

  “咣啷!”

  “咣啷!”

  正愣神的功夫,张俪推着车子进门,“快来快来!”

  “呀,怎么这么多东西?”

  “前阵子发的年货,一直存在单位,今天鼓起勇气搬回来了。”

  只见车筐里堆的老高,后座绑着三个纸箱子,车把上还挂着俩袋子。小旭很神奇,“亏你能骑得动,我看看发的什么。”

  俩人把年货搬进厨房,一样样翻。

  “带鱼,又是带鱼。”

  “苹果,又是苹果。”

  “柿饼,我刚买了柿饼。”

  小旭翻了半天,大为失望,央视也就那点玩意,不比京台强。

  (身体状态不好,需要休息。)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