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二章 时代特色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司牛逼大发了,各厂发行科抢着请吃饭,席面差人家都不愿意去。

  哎哟,说是改革,不还是攀交情么?交情不到,就不买你片子。”

  嗯???

  小李懵逼,道:“哥们,现在是这种情况么?”

  “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跟你讲,嗝……”

  他捶锤胸口,道:“政策刚发布那会,全国都不知道咋办。你们两家一带头,好嘛,有石头能过河了。

  之前苏省玩砸了,底下联手自己玩,那么大市场一分为二。如今各地吸取教训,省公司拉拢市、县,形成新的联合体。

  市公司得到让利,也不好单干。

  这代表啥?代表从中影一个爷爷,变成30个爷爷。现在还只是攀人情,以后再搞下去,各省联合压价,你说你卖不卖?”

  咝!

  小李听的毛骨悚然,道:“这么说,亏得我们卖的早。”

  “可不?不过也是该得的,谁让我们没胆子呢。”

  “……”

  小李闪过一丝庆幸,随即摇头,“那也没用,我不还得在这蹲点?”

  “知足吧!卖得好才有资格蹲,不好的,人家都懒的偷瞒。”

  那哥们拧开保温杯,灌了口水,“没整儿,中国电影没整儿!”

  …………

  偷瞒票房,是90年代的一大特色。后来采用电脑联网,倒是不偷瞒了,改成注水。

  比如《叶问3》,半月卖了7.9亿,随即被调查:虚假排场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另有自购票房部分,金额为5600万。

  当然这涉及资本游戏了,片方制造票房虚高,吸引非专业投资人加注,来提高股价等等。

  说回90年代,最苦逼的苦主当属陈小二。

  他的电影,几乎都排在年度前几名,但永远赚不到钱。赚的钱只够收回成本,外加下部电影的前期。

  有一次急眼了,派出五队人马去冀省监票。

  放了七场,报三场;100%的上座率,给你报40%,司空见惯。

  所以这三十年里,不存在不造假,只存在假了多少。你跟发行公司关系好,或者人家想拉拢你,自然会关照。

  不行的只能像陈小二,彻底退出电影界。

  《大撒把》在魔都首映,一个月达到了两百多万。按合同算,110万的保底先赚了,剩下的许老师拿38%,慢慢累积。

  之后在各地上映,天下也派出人马监票。就跟检查组一样,去了就好,走了就坏。

  而许老师一直呆在外边,跟几个大市场的发行公司老总胡吃海塞,套路交际。

  “喂?今天怎么样?”

  “差不多吧,偷瞒一多半。有的还把二楼改造,楼上放小厅,楼下放大厅,小厅的根本不报。”

  “就是说,这个省最严重呗?”

  “行,我知道了。”

  刚应酬完的许非接到一个电话,又拨出一个电话。

  “喂?于大主编,这期加个稿。XX省影院偷瞒票房严重,法律上我们无法追责,恳请上级领导重视,并特此声明,以后天下出品的任何电影,不在该省发行。”

  “这有用么?别到头来,我们自己受损失?”

  “偷瞒一多半,我们还能损失哪儿去?慢慢就有用了,现在得做出个态度来。”

  “好吧。”

  “……”

  许非挂断电话,想了想,拿过纸笔开始给田领导写信。

  (还有……)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