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3章 第 443 章 _穿越七零做知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个村的孩子都来念书。”

  吕书记闻言,笑着道,“看来你有办法让他们的孩子来念书了。”

  苏青玉道,“孩子们不念书主要是学费、交通、以及劳动力。所以我说这次学校要建大,因为我准备修住宿学校。所有的孩子来山下上学,都住学校里面。一周回去一次就行了。这就解决交通问题。”

  “至于学费和劳动力,我的想法是,半工半读。”

  这会儿可还没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出现。

  所以苏青玉这个说法倒是没让吕书记惊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现在很多家庭的写照。有时候他们来厂里上班,可能都比在家里要轻松。

  而且苏青玉说这种工作也不是去厂里工作,因为他们也没那个钱再去给孩子们办一个厂了。他们的工作地点就在教室里面。

  做的工作就是手工制品。

  就是未来很流行的手工小商品。比如穿手串,编绳子,做小饰品之类的。这种东西成本低,价格便宜,受众还广。只要销售渠道,就很好卖。

  当然,苏青玉主要目的也不是压榨劳动力,“白天他们照常上课,放学后,工作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我们还会给他们发工资。这样,他们就算是劳动力了。家里人会了以他们上学。至于学费那部分,就是我们通过他们工作做出来的东西,拿去换钱之后盈利的部分。”

  毕竟一般来说,一个工厂给工人发了工资之后,都还是有盈利的。

  苏青玉就不准备盈利了。这完全就是一个公益项目。在资金上面来说不赔不赚,但是却能够为边州建设大业培养这些苗子,就是大赚了。

  计划里还规定了,参与工作的孩子要满十岁。在农村,十岁的孩子已经是劳动力了。

  十岁以下没法工作,但是如果他们不上学,未来也不能参与这种劳动。所以为了让孩子提前来上学,相信家里人也会考虑送孩子上学。

  虽然不能保证入学率百分之百,但是苏青玉相信,至少能够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这种模式也不用太久,一旦山里开始赚钱,年轻人思想开始进步,孩子们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就可以慢慢的改变这些政策。我估计三年就可以开始变化了。毕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苏青玉这一二三点的计划,算是把青山的老百姓都给涵盖进去了。

  而且除了教育办学校要花钱之外,其他的都是可以赚钱的。

  可以说非常符合边州的情况了。

  吕书记心里又欣慰又庆幸。

  还很惊喜。

  他果然没看错人,苏青玉同志就是一个可以改变边州的人才。

  “你这些计划,已经考虑的非常周到了,我并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难为你能够这么快想出这些计划来。而且……很敢想。”

  其实苏青玉这些计划,颇有些天马行空。这里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