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二章 汴京大学_知否之盛家七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给自足,一种亘古未有全新的执政模式,不仅是百官震惊,就是熟知整个流程与模式的趙熠也是惊叹不已,对于能够完全想出此策的盛长林更是佩服的不行。

  在了解到这些之后,众人除了在弹劾的奏疏之上千篇一律的说一些不合礼制废话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借口,又因为官家根本就没有回应,慢慢的这些奏疏也就少了下来。

  不过见到国务院那么多新式的办公大楼,各部门的官员也是灵动了起来,要知道他们这些人,每日都挤在一个狭小封闭的地方办公,而那些根本就没有上榜的文人举子,却能光明正大的在他们羡慕不已的办公大楼工作,于是纷纷上奏,说是自己的办公场地老化,需要更换办公场地,对此,趙熠自然清楚他们的想法。不过也没有明说出来,因为这也正是他与长林商量的结果。

  要想彻底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二人商议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慢慢引导与改变。

  有了朝中大臣们的主动请愿,

  紧接着汴京城就开始了一场新的建筑风暴,配合着朝廷各部门的办公场地的兴起。

  在西城门外,一所占地面积约百亩的建筑群也悄然落成。

  因占地面积极广,选址又刚好处在西城门的进出口位置,来往的行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处独立的建筑群体。

  谷瘙/span不过早有大周日报刊登了这一处建筑群体的名字《汴京大学》。

  四书中有《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现在的大学,它所指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集众多学科之和,进行高等教育,集综合与专业一体的新型学校。

  此学院并非为科举而生,所有学员从这里毕业以后也没有任何的官职,不过即使如此,当大学正式挂牌招生的那一刻开始。

  前来咨询报名的学子,却并不在少数,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大周日报,早在学院动工建设之日,就已经在报纸上明言,所有大周的百姓,只要能识文断字,有一技之长,能通过汴京大学招生面试之后,所有学员每月包吃包住不说,还有每月二两月钱,从学院毕业之后,学院不仅要为其安排工作,还要分配房屋,工资薪酬而且说的还不低于十两纹银。

  对此,除了很多已经对科举失望的学子前来应考之外,还有很多大周的能工巧匠,也纷纷出现在了汴京城内。

  “还是王爷厉害,如此一招,就聚集了这么多的学子前来,卑职是彻底的服了”长林身旁的一名官员看着大学门口喧闹的人群笑着恭维道。

  “你现在才服,我从见到王爷那一刻,就已经对我们王爷敬佩不已了,看看我们国务院才成立几个月时间,现在所有人员加起来都快赶的上朝堂中的官员了吧”被趙熠分配过来的两名属官相互说道。

  对于二人的恭维,盛长林并没有在意,毕竟这样的话语,他已经听的够多的了。

  “王爷,除了学子之外,这次还有很多有一技之长的百姓,这些人如何安排,”一名从凉州过来的学院负责人,来到长林身边恭敬的问道。

  “先将他们安排到科学院那边,等学院正式开学之后,在统一安排。”

  一所大学,除了生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因此汴京大学的第一批教师,大多是从桃花村学堂出来的,他们不仅是最早接受长林先进思想理念教育的一行人,而且是整个凉州教育变革的见证者,也是参与大学教材编写的实践者。

  他们即是先知,又是探索者,他们从长林这里得到了知识的启蒙,也将在未来很多未知的领域进行不断地探索。

  基石已经搭建,未来也即将启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的长林,突然感觉到了浑身的疲惫,这比以往的任意一场大战都要艰辛。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