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634章 金榜题名_重生之日月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快速发展,科举的试卷也都是印刷而成,为的就是防止地方官或主考官因个人好恶而使得朝廷错失人才。

  试卷下发后,考生们纷纷拆开,而这时,金英回到了朱祁镇身侧,指着一名考生俯身在朱祁镇身边轻声道:“陛下,那位考生便是今年会试会元商辂。”

  “他就是商辂?”朱祁镇顺着方向望去,不由得细细打量起这位原历史上大明仅有的两名连中三元之一的状元郎。

  时间不断流逝,好在天气不错,况且殿试说是考试,实际上只是重新确定排名而已,相比起竞争激烈的乡试、会试,按理说应该是十分轻松的。

  不过,此时应试的大部分考生心中都十分紧张,原因自然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

  但还有一部分人,却旁若无人的奋笔疾书。

  殿试持续到日落时分才结束,所有考生依照礼部官员的指引离开皇宫。

  待得考生离开之后,受卷官开始收取、汇总所有考卷,然后送至弥封官处进行弥封,于会试和殿试不同,殿试考卷不需要重新誊写,弥封完毕后由掌卷官送至东阁,交由读卷官阅卷。

  正统十年三月十六日,早朝结束后,朱祁镇至文华殿,钦点殿试一甲。

  文华殿正殿。

  朱祁镇端坐于首位龙椅之上,一众随行而来的官员则分列于殿中左右,读卷官则手持挑选出来的试卷,沉声念诵起来。

  待得三份试卷阅读完毕之后,朱祁镇不禁陷入了沉思。

  三份试卷各有所长,商辂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官场的腐败现象,这可能是和他的经历有关,毕竟他是宣德十年浙江会试的会元,但在这之后,却屡屡名落孙山。

  要知道,自朱祁镇继位以来,每次科举都会增加录取人数,而即便是这样,商辂也没能逃过命运作弄,直到十年之后,才通过会试。

  但在读卷官们选出来的三份试卷中,最让朱祁镇在意的并不是商辂这位已经连中两元的高材生的,而是周洪谟的。

  周洪谟是四川叙州府长宁县人,针对目前大明的经济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朱祁镇深以为然。

  最后,则是刘俊。

  和商辂、周洪谟不同,刘俊试卷中讲述的都是对当前大明北方的军事建议,他认为,北伐胜利至今,已有五年了,朝廷在对待北方瓦剌的态度上过于保守了。

  最终,朱祁镇亲自拟定商辂为一甲榜首状元,周洪谟为探花,刘俊为榜眼,而后弥封送至内阁。

  其余试卷则发还读卷官,由他们确定二甲三甲名单,并将其姓名、籍贯等信息填写于皇榜之上,同时将二甲三甲考生的试卷封送内阁,将在次日举行的传胪典礼上,由司礼监官及受制敕房官填写一甲考生的信息。

  十七日,于华盖殿举行传胪典礼,公布殿试结果。

  典礼结束后,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