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海试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帆的类型来区分的话,可以分为软帆和硬帆。软帆船中,有许多非常经典的船型,比如盖伦大船、风帆战列舰等等。制造使用这种帆船的国家,遍布印度洋、大西洋沿岸;而硬帆,则主要指中国的帆船。棒子和本子,偶尔也出来凑个数。

  而这两种不同的帆型,自然各有优缺点。

  软帆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帆很轻,一艘船上,可以挂很多很多张帆,一艘风帆战列舰,上面的帆的面积或许可以到数千个平方。

  而硬帆就不行了,竹编的硬帆,死沉死沉的,受风面积,自然是要少得多。

  可硬帆也有硬帆的优点,硬帆最大的优点在于风的利用率高!

  而且,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都能借到风力。这一点,软帆就望尘莫及了。

  此外,硬帆操作也较为简单,所需操作的人手也要少得多;

  遇到紧急情况下,需要降帆的时候,只需斩断缆绳,船帆秒降;而软帆收帆要靠水手爬桅杆,遇到紧急情况,只能把桅杆剁了……

  还有,如果出现风帆受损的情况,帆布会出现孔洞快速扩大,直至整张帆失效的现象,而硬帆……

  似乎一直都有点漏风,再烂几个洞,也影响不大。

  在考虑扬波军的未来的时候,王延兴虽然有点垂涎造型优美、战力强大的风帆战列舰,可从实际角度出发,重开一棵科技树,慢慢发展软帆是极其不现实的。只能是从改进风帆的角度入手来避免硬帆的短处了。

  这艘五十石的小船,便是第一个实验品。

  帆体虽然还是竹篾编织而成,可在选材上,只选用老竹的最好的外层薄薄的篾皮,将帆重尽可能地降低。被降低的重量,便用来加宽帆的横宽上。为了操作更加便捷,绕桅杆旋转的帆座下,还使用了深沟推力轴承。

  但最大的不同,还在帆体分层上。

  在原有的桅杆上,王延兴让人又加长了一节,使用铁箍固定。

  伸长的桅杆肯定是无法承受整个帆的重量的,因此,整张帆自上而下,又增加了三个受力点,分别系上了缆绳,挂在桅杆的不同高度。

  为了防止加长、加宽的船帆超过桅杆总的受力强度,在桅杆的左右再分别加上一个支柱,支柱上装有滑轮,低于支柱高度的帆,便由支柱来承受。

  经过这样一改,这船帆的受风面积大了一半还有多。船速蹭蹭地往上涨!

  毫无疑问,这样改的思路,是可以考虑的。

  只是,硬帆毕竟还是太重,这样改过的船的重心明显高了不少,当风力稍微大一些的时候,船就有点压不住了,看上跟一辆飙到140的面包车一般,分分钟就要翻的架势,只好分一些压舱石过去。

  可这样一来,吃水又深了,吃水一深,船速又不可避免地降了下来:

  新玩意,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很多啊!

  五天后,返航回到了水寨,脚踏在实地上,感觉又回到了人间。

  可修整一段时间之后,新一轮的海试又开始了。

  哎……咬咬牙,怀着一颗悲壮的心,又上了船……

  王延兴的适应能力总算不是最差的,到第四次海试的时候,南风渐起,他总算是适应了海上的摇晃。

  不过,二十几个炮组中,有两名炮长和八名炮手每次都这晃来晃去的节奏整得吐黄水,只能一起下船看家了。

  回到水寨,下了船,安抚了这几个难过的炮兵,让他们不要灰心。毕竟,陆战也会用得着,马上就要攻打连寨了,少不得要炮组坐镇的!那几个人脸色才好看一点。

  谁知,一直等候在栈桥上的罗晓却又爆出来一个最新消息:连寨不战而降了,只等着指挥使过去受降……嗨,这几个可怜的家伙,注定了是没法在第一波露脸了。

  海试还在继续,因为必须去小溪场,王延兴便没有继续跟船。不过,一个科目接一个科目地往下走下去,距离实战,也越发近了。

  转眼,大顺二年的五月也过了一半,结束了新的一轮海试的舰队,再次回到了江心岛。

  孟通的坐船才靠岸,罗晓就跑了过来:指挥使请孟都尉、吴队长参加会议!

  孟通和吴大对视一眼,要开始了……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