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过往_提灯入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川根据这些信息,将所有的日志和资料都联系在一起,按时间的顺序排列了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从时间上看,汤白鹤最先得到的资料是那些拓文。

  她当然在日志上没有描述拓文的事,但在前一天的日志中,提到了一句,说有一位友人邀请她某处参加‘个人收藏家’办的展出。

  但她在描述那些并不重要的杂事时,有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地点的信息。

  比如办完事之后,中午在哪儿的店吃了什么之类。虽然现在已经是连锁全国都有,但很多特色的店面,都还是只有本地或者特定的几个地域、城市才有。这和某些植物只在某个地域出现,就算在别处出现,形态上也有些细微的差别是一样的。

  她本来不想去,但是朋友说里面有一件很奇怪的展品。她问有多奇怪,朋友不肯回答,一定要叫她去,说她看到就知道了。

  黎川之所以把拓文和这件事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拓文的照片中有一张是手机拍摄拓文放在玻璃罩子中的画面,虽然没有很多的细节,从手机中可以看到的东西也有限,但在玻璃的倒影中,能看到周围有很多的人,和他们身上的衣服,可以判断确实是在日志上这个时间点左右发生。

  照片虽然大多数没有人,不能从衣着区域,但有很多是有植物或者有其它的细节,做到区分季节并不难。

  在分类之后,他又企图将汤白鹤的日记和这些照片或其它资料相互关联起来。

  虽然汤白鹤的笔记中,避重就轻,完全没有提及自己收集这盒子里的资料的事。

  这封写在石头上的信固然奇怪,可更奇怪的事,这封信有什么保存的价值?汤白鹤为什么把它放在这个盒子中,就好像这盒中所有的事,与这封信有什么关联。

  黎川得不到答案,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吃了点东西,又开始翻看别的资料。

  信为什么刻在石壁或者石碑上?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写这封信的人,当时手边没有纸笔,又受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挡,以后没有机会再写信,所以不得不以石为纸。这么说似乎都很合理,但看几张照片上,拓字的凹槽,如果是以利器在石头上刻画,凹处应该是会有尖峰留下的刻痕。但照片上的这些字,底部是浑圆的,说明这些字是用没有‘尖峰’的东西写成的。

  没有尖峰,就意味着,没有‘刃’,什么东西没有刃却能在石头上写字?

  但能分辨出最后几段讲的是,现在自己时间已经不多,正处在左右两难的境地,最后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回家,自己记挂着朋友的安危,也很想念亲人。

  最后一行大概是一些表明志向的话,但大部份也看不太清楚了,只有几个字比较清晰可见‘再来’,但没有前后文无法判断可能是什么事。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