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准备出击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中宵道:“粮草其实少运为了多少,一路上契丹人没有存粮,还要从中原运去。不过,他们一旦献城,大军就可以直接兵临大定府。契丹的皇室、王公等等,大多聚在那里。能够快速出击,把这些人一网打尽,契丹就彻底垮了。不过这一战,运粮的队伍,要比军队本身多上数倍。”

  曾公亮道:“去年幽州一战,便就有数十万人运粮。若今年再次招集人运粮,只怕不易。”

  杜中宵道:“就看朝廷肯不肯花钱了。拿出钱来,自然就有人运粮。铁路修到幽州,可以从京西路招集民夫,坐火车到幽州而已。”

  这样做,其实招集起来的民夫就跟军队差不多,只是不打仗而已。这个年代,军队过境,征调民夫运粮是常事。一场大战,军队输了,地方的百姓往往受害更重。现在宋朝不同,民夫征集起来之后,是按照军队的方式编组,由枢密院统一指挥,规范了许多。

  打仗的时候,李复圭手下指挥的运粮人马,实际远远多于战兵,已经成了常态。

  田况沉吟一会,道:“前日与中书一起议事的时候,几位宰相也是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幽州战罢,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确实缺钱。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杜中宵道:“再发债吗。发债确实是个好办法,怕就怕,朝廷发债上瘾。”

  田况摇了摇头:“发债还的时候,要付利息的。中书看着利息头痛,岂会发债上瘾。”

  杜中宵笑笑,没有说什么。当朝廷最后发现所谓的债,只要付利息就可以,而后发新债偿旧债,那个时候很难不上瘾。自己前世的国家,有多少是这样的?诸般借口,就是这样收钱容易而已。

  对于政权来说,只要有手段,真正下了决心,哪里还怕钱不够。钱是数字,真正决定政权的,是实际的物资。钱只是用来征集物资的一个工具而已,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具。宋朝是刚刚发现发债的好处,离着发现发债的坏处,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曾公亮道:“若决定出兵北上,派多少兵马合适?用哪些人?”

  杜中宵道:“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下,幽州大军多已回调,应该以河东路兵马为主。契丹的主力去年已经消灭掉了,并不需要太多兵。以王凯和贾逵两军,加上幽州的刘几一军,一共十五万兵马北上,应该就够了。十五万人,保证他们的粮草,也容易一些。“

  田况道:“十五万人够吗?中京道是契丹腹地,最是重要。而且此时正有大量部族在那里,人数应该不少。而且山路崎岖,应该带不了重炮。“

  杜中宵道:“重炮必然是不能够带了。如果是从幽州北上,都是在山路穿行,带不了重炮。不过契丹剩下的地方,没有大城,也不需要重炮。十五万人,对于草原来说,已经是未见的大军。”

  曾公亮道:“契丹应该没有再挡我们十五万人的军队了,现在难的,是供给这些军队的粮草。”

  杜中宵叹了口气:“是啊,十几万人的军队,已经足够横扫整个草原了。但这些人的粮草,运输就难了。这一战,同样要倾全国之力运粮,才能够打下来。”

  田况点了点头,深有同感。从幽州再向北打,就离开了中原的传统地域,深入草原。打那里最重要的就是粮草,只要粮草运到,基本可以横扫。由于山路艰难,十五万人军队,需要的运粮草的人马,可能跟去年幽州一战差不多。幽州成为北方的重镇,直接控制整个燕山,不是没有原因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