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左右为难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肥沃之间的平衡,牵扯到户等的升降。地区之间,特别是在南方的许多州县,宋是统一了各地方政权建立的。地方政权比如南唐和闽越的税率便就不同,造成州与州之间,同州的县与县之间,税率就天差地远。重税的地方,如宣州地区可以是邻近县的数倍之多。积弊已经年深日久,除非是政权稳定,国家的财政压力不大的时候,才能先方田,再想办法均税。这个问题牵涉是如此之广,以致少有官员涉及。

  杜中宵现在可没有那个野心,去承担这么大的政治任务。而且对知县来说,方田均税没有政治上的任何好处。不管方出多少田来,交的税还是那么多,县里的百姓有人占便宜有人知亏,出力不讨好。

  以前的旧账可以不碰,杜中宵却不允许新建的营田务还是这种乱象。营田务垦田的时候,必须顺着沟渠和道路,把田地弄得方方正正。有边角的地方,一律列为荒地,或者放牧,或者种植桑枣。

  听了杜中宵所讲,罗景才放下心来。他不过一个小人物,到县里做个公吏,赚几贯钱,一下给自己方田均税这种重任,可不吓死个人。问明白了,又道:“即使田亩清楚,小的又如何估计产多少粮?”

  杜中宵道:“这就有些学问了。一亩二百四十步,你在地里选长得不好不坏的地段,长一步宽一步见方,取其稻穗,测其实有多少,乘以二百四十就是。其要诀,就在取的地方一定要不好不坏,方能估算得准确。你第一次做,差一些不要紧,这种事总是越做越熟。”

  罗景拱手:“小的明白官人的意思了,原来是如此估粮。”

  这方法听起来简单,实际只能用在营田务,其他地方是用不上的。其他地方,一块有到底有多少亩是个没人弄清的数字,甚至现在永城县有多少耕地,多少在册多少冒籍多少隐匿,杜中宵都说不明白。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遗留问题。

  营田务并不属于永城县,杜中宵兼任提举营田务而已,那是属于州里的。现在不只是杜中宵,夏竦也在盯着营田务,看那里效果如何。他要在内地推行保伍法,一般的地方效果总要打折扣,只有营田务才能一切按照理想的来。营田做的好,会成为夏竦推行保伍法的有力证据。

  眼看就到秋收,夏竦让杜中宵把营田务的人户、田亩、收成全部报上去,今年这是亳州正税之外的收入,州里的一笔横财。开垦荒田朝廷免三年钱粮,杜中宵却是用的集体经济的办法,垦田人户只得到劳动报酬,收成还是收上来的。当然,如此做在初期垦田农户吃些亏,后边就赚便宜了。

  让罗景先到营田务转上一圈,了解一下情况,三日后再到自己这里,把制好的表格给自己看。统计能不能做好,表格制得合理很关键,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世觉得表格不重要,真到自己什么都从头开始了,才知道那是多么好的工具。统计学,便就是从这样一张一张最简单的表格开始。

  罗景离开,杜中宵看着桌上的一堆表格发了一会怔。

  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碰到夏竦这个历史上的反派来做上司呢。可惜了韩亿,自己刚想要大展鸿图的时候,他就致仕了。如果他拼着年老,再干上两三年,自己努力做出些成绩来,对自己,对韩亿都是多么好的事情。或者,自己的上司不是夏竦,而是范仲淹、韩琦等人,凭着自己的本事,哪怕得不到他们的提拔,也能把自己的名声传播出去,将来有无穷的好处。

  自己怎么就碰上夏竦了呢!都是从西北回来的,这位正牌大帅,被人骂为奸邪、妖魃,最后给贬到自己这里来。唉,自己是冲撞了哪路神仙啊。这位再是要强,哪怕真做出什么成绩来,他的名声在士林里已经臭了,难不成还能回去做宰相了?

  想到这里,杜中宵觉得还不如换个年轻些在朝中没有势力的知州来。给不了自己好处,也不会连累自己啊。碰上一位夏竦,做不好被他打压,做得好了又被他连累,让人该怎么办?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