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章 生活问题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不见铁课,朝中不少官员说闲话。”

  杜中宵道:“朝廷体恤,我们铁监今年并没有铁课。这次送钢入京,只怕下年就少不了了。用这种钢条打造兵器,不知省了多少工。”

  一边的柳涚道:“就怕朝廷觉得好用,下年铁课太多,我们难做。”

  杜中宵摇了摇头:“能有多少?天下铁课不过七千万斤,就是三司狮子大开口,摊到我们这里一千万斤了不起了。如果要一千万斤钢,我们能供出来,只怕三司也没那个胆量要。”

  全天下才产多少斤钢?三司的官员再富有想象力,也不敢想象一处新开的小铁监,有这样的生产能力。他们敢要一千万斤,就要有非凡的勇气,让人惊讶的洞察力了。

  作为铁监,朝廷并不从这里收钱,而是收铁,即铁课。一般民间冶炉,是按五分之一收取,作为税收。因为这里是官营,不能这样算,而是有一个定额。超出定额,就是铁监自己的收入了。当然这钱不能由官员瓜分,而是算作地方财政,转运司有调用的权力。

  朝廷会给这处铁监定多少的定额?一千万斤?两千万斤?杜中宵估计,此次送货进京,很可能朝廷会要求铁监生产钢条,一年五百万斤就是上限。再多,朝廷也用不了,哪有那么多兵器打造。

  五百万斤,随着铁监扩大规模,还真不是个大数目。两三千吨而已,对后世的钢厂来说,这个产量只能算家庭作坊了。剩下的,就是铁监扩大生产的资本。

  如果自己有了那些钱,就可以建工厂,新来的纤夫营田不再捉襟见肘,可算打开局面了。

  此时正是炼铁的工人换班的时候,成群结队,到衙门附近的食堂吃饭。一切顺利,食堂的饭菜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有粳米,还有白面馒头和面条。菜简单一些,一般是咸菜和肉汤。如果加钱,还可以吃大块的肉,炸好的鱼。这样的伙食,是外面的普通百姓根本不敢想象的。

  到了旁边的小厅里,聂茂和童安路等人正排队打饭,见到杜中宵等人进来,急忙行礼。

  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有自己的小食堂,伙食比外面的更好,有荤有素。这是按做事的职业分的,并不按官职。在现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官小吏同样是在大食堂里吃饭,不能到这里来。只要做的是技术研究类的工作,哪怕没有官职,吃的喝的也比那些小官好。

  杜中宵和苏倾看了看里面的饭菜,没有停留,到了旁边的阁子里。以他们的身份,吃小灶,倒也不算过分。偌大的铁监,不天天大鱼大肉,已经是与工人同甘共苦了。

  几人坐下,当值的过来行礼,问了今日要吃的菜,自去准备。

  这周围原来的人口不多,突然涌进这么多人来,食物根本供应不上。粮米之类可以从其他地方采买调运,鸡鸭鱼肉就没有办法了。外面市场上,肉价已经涨了几回,别说普通工人,就是柳涚都做不到天天有肉吃。在铁监做事,每月有补助,但架不住肉价涨得更快,还是跟以前一样。

  供应量上不去,铁监里的人发钱再多,也买不到东西。以前小官小吏偶尔吃次肉,家里人口一多就吃不起,现在依然一样。至于普通工人,只能靠食堂里的肉汤解馋了。

  不多时,酒菜上来。饮了几杯酒,杜中宵道:“想几个月前我们初来的时候,附近野味众多,什么野鸡野鸭,獐儿兔儿,极是便宜。这才多少日子,价钱便就涨上去了。更不要说羊肉猪肉,现在比开封城里的价钱还要高上许多。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后面铁监再来人,就真吃不起肉了。”

  柳涚道:“叶县不过几千户人家,产的猪羊就这么多,有什么办法?”

  杜中宵道:“我们自己想办法。现在无大事,要想办法开菜地,养猪羊,吃上不能亏待了。澧河以南闲地极多,只是小山,铁监可以划出地来,养些牛羊。靠近澧河的地方,开成菜地,募人耕种。全靠从外面采买,只怕不行。现在已是秋后,正是农闲时节,这些事情就开始着手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