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章 委以重任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明显增加。

  赵祯点了点头:“主帅直接指挥,委实难做。战时加派主将,也难做到事事顺心。”

  杜中宵捧笏:“可若是让一将管大军,一切决于一人,又权力过大。数万人就可以倾社稷,为人主者不得不防。河曲路军制,就是让军队的编制更大,而统兵者又无大权,算是折中。军中增加将领,而又各司其职,不互相牵制。到了战时,指挥者只要管将略,不及庶务,以免分心。属下将领长年带军,未免其战时有小心思,不从军令,故以副职监军。如此做,军队不能危及社稷,而又有战力。”

  这些日子,杜中宵与军校学员一起,有目的性的给朝中大臣上课。其余人是赵祯选出来的,只有赵祯是一直参与。经过学习,现在的赵祯对军事不再是一无所知,有个大概了解。河曲路军制的特点以及其目的,赵祯慢慢了解。对于打仗赵祯知道得不多,但对政治却驾轻就熟。新的军制,实际就是把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换成了政治问题。了解了,赵祯自觉可以控制。

  随着党项战事结束,军队必须进行改制,已经成了朝野共识。这一战能够轻松胜利,最关键的,是战前杜中宵已经把党项四面包围,分割成了几个战区。这几个战区不能互相策应,党项完全丧失了战略纵深,失去了腾挪余地,只能被宋军一城一城攻下。

  如果没有河曲路,不取西域,狄青三十万大军想灭党项,并没那么容易。战线拉长,党项就可以骚扰后路,同时在其他方向对宋军发起主动进攻,而不是每个方向都被宋军威胁后路。而如果宋军分兵,最后进攻横山就是榜样,很可能狄青无法掌控。

  朝中官员都看得清楚,赵祯又何尝不清楚?狄青所部的三十万大军,本就是赵祯想让原来的京城禁军接受枪炮,而最后整训出来的。原本打算,如果此战打得好,宋军就是如此了。最后结果,却是证明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这样的宋军,对战契丹,还是危险重重。

  想了想,赵祯道:“枢密院和三衙到底如何改,可否详细说一说。”

  杜中宵理了理思绪,捧笏道:“军权可以分为军政和军令,臣以为,枢密院和在外帅臣掌军令,三衙掌军政,大约就是如此了。诸如召兵练兵,版籍考核,一应庶务,都归在三衙之下。枢密院则掌管大军编制,帅臣人选,分驻哪些地方。不作战时军权自然分属三衙,一旦作战,军权则入枢密院及帅臣。”

  赵祯道:“若是如此,现在的三衙可是差得远。”

  杜中宵道:“现在的三衙,只是掌版籍,当然差得远。必须补入大量将领,诸多官吏,还要有钱粮之权才可以。其实何止三衙,现在的枢密院,也差得远。”

  赵祯想了想,道:“若是禁军全部如此整训,将领不知增加多少!太多将领,钱粮如何支撑!”

  杜中宵道:“此事微臣算过。整训之后,军中最重要的就是将领和效用,老卒无关紧要。如果军中老卒,换成征召而来的良家子,一部分军饷换成地方免徭役,再发些钱粮,花费比以前也多不了多少。而且全军整训之后,天下也不必再有那么多禁军,五十万已经足够。总的算下来,钱粮尚可支撑。”

  赵祯仔细思考,权衡再三,一时没有说话。现在天下禁军八十余万,如果裁掉二十万,确实可以少花许多钱。现在前线军中,有大量有军功而无官职的效用,整训之后也差不多。但是军中的将领,就要增加很多。增加这么多将领值不值得,需要仔细权衡。

  想了又想,赵祯道:“党项已灭,朕欲用两三年时间,再把禁军整训一遍。而后北取燕云,以圆祖宗之志。副使觉得,两三年后取燕云,有多大把握?”

  杜中宵道:“若是全军整训成几个大的军集团,有五十万可战之兵,何虑一契丹!”

  赵祯重重点了点头:“好,副使协助朝廷,整训禁军,重整军备,以图契丹。若能成此伟业,副使封王,不为过矣!到那时天下一统,再现汉唐霸业,才有王朝气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