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1章 南察风波(卌八)图穷(为盟主定庸加更第三章)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现在永定河患问题基本解决。

  不过这可以看出申用懋的战争方略:稳重防守,同时搞好国内经济,战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明的优势在于根基厚,把握好这些优势慢慢拖,拖也能拖赢。

  别看这个思路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要知道,他提出这些的时候是崇祯二年左右。那时正是大明还不算病入膏肓,如果能小心滋补,说不定还有救。

  事实上后人对这个没干几天的兵部尚书还算颇为推崇,比如清朝的陆应旸在《樵史演义》里就说:“极要紧的,莫如真正边才。这真正边才,一时有得几个?只有孙承宗、熊廷弼、申用懋、范景文这四个官,文能安邦,武堪定国。只怕朝廷不用,就用了,只怕不久。

  ……己巳年间,朝里官员见明君登极,比前不同,你一本,我一本,荐那范景文、申用懋才堪大用。”

  不过很可惜,崇祯这位圣君宛如得了政治臆症,看谁都像叛徒。他拿已经做大的武将没什么好办法,但杀大臣倒是很利索,眨眨眼就能决定下来。

  于是崇祯这一朝,内阁辅臣走马灯似的换了五十个;而在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直接斩首……什么叫伴君如伴虎,这就是了。

  不做事,要死;做事,皇帝又起疑,也要死。既要做事,又要让皇上有安全感,这就难上加难。

  申用懋最后的结局是:兵部尚书申用懋,革职查办。

  革职查办,这个惩罚在眼下的万历十五年来说,完全算得上非常严重,但申用懋被革职查办的时候,这个惩罚却是所有崇祯朝兵部尚书里下场最好的一个了。

  没有牢狱之灾,也没有砍头之痛,甚至死后还赠了太子太保。他革职之后回乡,书、文、人品都被称颂,还治了一方颇为出名的砚台。不仅做到了独善其身,还把一个吴文化搞的风升水起。

  这份影响还挺管用,李自成进京拷掠百官时,也抓了申用懋的儿子,以为宰相、尚书的后代一定有钱。不料意外发生了,不知道是由于申用懋清廉名声在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总之最后只是打一顿就给放了。

  这样的文臣,说实话在那个时代已属罕见,因此高务实虽然是心学派的政敌头子,但对申用懋的态度却还不错。

  不过,申用懋今天和他路遇却不是真正的偶遇,他是奉了父亲申时行的命来和高务实说明情况的。

  情况无非也就两点情况,一是南京的弹劾风潮并非他和王锡爵的指使,现在他们二位已经在着手控制了;二是李成梁涉嫌向察哈尔售卖火药等违禁物资一事“疑点重重”,他认为其中有很大可能是布日哈图的反间计,建议高务实“明察秋毫,审慎处置”。

  话说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