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第 34 章_科举出仕(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院试相关的要事已经完结,黎池他们也就没必要再多留。在黎池去赴宴的当天,他爹黎棋就找好了回浯阳县城的顺风车。

  黎池赴宴回来后的第二日一大清早,一行四人就包袱款款地启程回浯阳了。

  至于浯阳县的另五位秀才,他们还要在临濠城留上几日,办理府学的入学相关事宜,就没有和黎池他们一道返程。

  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需进入府学或县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虽然秀才可选择入府学或县学,然而大多数都会像那五位秀才一样,选择入府学。

  府学与县学都是官学,可也有不小的区别,这体现在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学生普遍水平等多方面。

  在师资配备方面,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三人。

  在教学设施方面,差别倒是没有他前世的世界里,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那样大。无非是在学舍、宿舍和膳食上,一个相对豪华、一个稍显寒酸而已。

  而府学和县学的学生普遍水平,从学生身上功名的高低,就能看出一二。府学学生中,有六成是秀才,两成是举人、两成是有点背景的童生。而县学学生中,有六成是童生,两成是秀才、两成是家境富裕的白身书生。

  这样比较下来,当然是府学更好。但黎池还是选择了入县学。

  府学好是好,却终究是在府城,花销较大。这里的花销,不单指自己的花销,还有与同窗友人们出门交际的花销。

  黎池此番考中秀才,免了家中赋役,也还有一些其他进项,可这都是细水长流的,还承担不起他在府城读书的花销。

  况且,家中还有黎河和黎湖两个读书人。这不仅在银钱上对这个家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还需要黎池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给两人在学习上给予指导。

  黎池说出他选择回浯阳县入县学的决定后,黎棋沉默着枯坐半晌之后,才长长地叹一口气“小池子啊,是爹没用其他秀才都进入府学了,你这案首却要到县学里去”

  黎河和黎湖两兄弟,也都惭愧地垂着头。他们知道,堂弟黎池选择回去进入县学,还有要指导他们学习读书的缘故在。

  黎池洒然一笑,“爹,还有两位哥哥们呐,家境富裕的读书人自有他们的优势,也相应自有他们的求学之路。可像我们这样家境欠佳的学子,也有我们自己的求学之路,我们不用羡慕他们,也用不着自轻自贱。

  他们有天然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韧劲,我们靠着这一股韧劲,不怕辛劳、刻苦求学,未必比他们差多少。比如我,不也比他们考的好吗”

  富有富的生活方式,穷有穷的生存法则,总不能因为穷就把人的志气也丢掉了。人穷可以,却不能志短。

  黎池并不善于、也不时常给人灌鸡汤,只是在两个堂哥这样的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