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活马桩_民国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爱尚】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人。

  按照杨猛脑海中模糊的记忆,这位侠客、镖师兼维新志士,乃是晚清武林十大宗师之一,一生行侠仗义、扶危救困,之后在联军入京后靖赴国难,所以在京城乱夜那晚,才会主动跪下磕头见礼。

  这是杨猛代后世网络上诸多爱国愤青及武术爱好者的叩拜,也是对这个时代的侠者气概的祭奠,所以从杨猛眼中露出的精气神,才能直接影响到大刀王五,做出将自己的武艺和精神也一同传承下去的想法。

  说起来,大刀王五与李存义不单是盟兄弟,在武学上同样也是亦师亦友。

  实际上,清末的武林中人,对于门户之见已经渐渐看淡,但有学成的杰出拳师出徒时,师傅一般都会按照个人意愿或本门的人脉,介绍徒弟去较为亲近的门派继续学艺深造。

  所以清末民国时期,也是中国武术飞展并不断进化的黄金时代,武林中人不单关系极为微妙,就连所学的武技也都力求广博精湛,好比形意、八卦和太极这三门内家拳来说,门派之间的交流极为普遍,特别是八卦与形意两门,论一论关系,便是上了谱的师兄弟。

  王五乃沧州**拳门第三代门人,与山西心意**拳的关系不大。

  但王五也是个天纵奇才的人物,不但将最擅长的北方弹腿融入刀法之中,更是将师傅双刀李凤岗传下的**刀术,与**门其他器械类武技融会贯通,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创出一套极为实用的大刀术,其在北方武林的刀术实战方面,算得上是第一大家。

  按照王五所说,如今国难当头,刀剑技法虽然不足克制洋枪,但比拳脚功夫更易成,且对杨猛这般明劲未成的武门弟子来说,刀剑的杀伤力更适合在乱世中防身,所以准备将自己这些年对刀法的心得传给杨猛。

  怎奈老侠客虽想成就杨猛,可杨猛显然并不想学王五最擅长的大刀,反而将心思都用在了小巧腾挪的**双刀术,以及短剑匕的实战技法上面了。

  即便老人心思再通达,也想不到面前这个傻乎乎的憨子,竟然来自百年之后,更想不到由于杨猛对未来热武器的展进程过于了解,所以根本不愿选择这种更适合正面硬抗的大刀术,反而钟意于贴身刺杀等短刀匕的技法。

  好在老人在兵器上沉浸了几十年,眼见杨猛身形矮小,确实更适合双刀术,便将师傅传下的**刀谱及剑法传给了杨猛,在不论真正功力火候的情况下,手持两柄短刀的杨猛不觉也渐渐凝练出一番气势,虽然无法与那些以快刀闻名的关东刀客相比,可在时间的打磨之下,竟然也可以与王五游斗上十几个回合。

  当然,每日除了练习刀剑技法以外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