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0_阿炳的诸天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脉呢。那些秋瑾约稿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女权先锋,是以后必须拉拢的存在。陆仁炳跟人家没有交情,只能靠金钱来维持了。

  安排了这些事情,陆仁炳开始讨论中国女报的出版问题。

  陆仁炳先看了一下他们已经安排好的版面,这时候的女报,与其说是报纸,不如说是期刊。1月14日创刊发行了第一期,本应二月初版的第二期,因为缺钱拖到了三月,本应三月初版的第三期,现在都快八月了还没影子。主编和创始人都牺牲了,副主编和助手也都四散了。

  陆仁炳翻看了一下女报前两期的样刊,实在是简陋的可以,因为缺钱。女报没有自己的印刷设备,印量小也用不起商务印书馆的高级机器。他们都是将排好版的样刊,送到望平街的一家小印刷馆印刷的。印刷好之后,再送到邮局,寄送到各地。

  至于内容,分为论说、演坛、译编、传遍、文苑、小说、新闻、调查、唱歌几个栏目,因为都是名家所写,文笔倒还不错。但是吸引力么,完全没有。

  这份报纸,就是个典型的政宣体的报刊,他们的读者也仅限于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至于他们想要宣传的对象,那些深闺中的传统女性,估计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不过现在就这样了,陆仁炳也没有全部推到重来的想法,他也没有人脉约稿。但是在形式上,陆仁炳却要革新。不能在这么草率了。现在做日报的条件还不成熟,先继续做月刊,等将来才变成半月刊,等时机成熟了再变成周刊吧。

  为了充分利用秋瑾留下的遗产,这一期中国女报,必须要有爆炸性的文章。必须大鸣大放的为秋瑾扬名,为她鸣冤。

  这样可以做到双赢,一是为秋瑾扬名,一面是为女报扬名,顺便聚拢秋瑾留下的人脉。秋瑾现在的名声仅限于那些认识他的人中。对于她的死,上海滩的报界现在处在沉默期。

  作为秋瑾创办的报纸,这个时候如果为她鸣冤,还等什么,最有资格为秋瑾扬名的就是中国女报了。

  于是陆仁炳,便开始布置任务,第三期半个月之后,必须出版。除了之前秋瑾女士已经订好的那些文章,这一期必须要做成,秋瑾女士专刊。向秋瑾女士的生前好友紧急越稿,主题是回忆秋瑾女士的一生,为她鸣冤,造势。

  鸣冤的重点,就是她是一个当代女性先锋,一个普通的女学教师,却在没有任何证据,仅凭一个劣绅无耻的举报,便被无辜杀头。

  最大的疑点,就是从捕到杀连三天都不到,何其冤枉。矛头不要对准整个朝廷,而是集中在渉事的官员身上。

  接着,陆仁炳又详细解说了一些后世的套路,让的一干热血小伙,面色涨红,恨不得马上奋笔疾书。他们早就想着,为秋瑾做点什么了。

  只是可惜他们都被朝廷的屠刀吓坏了,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有了陆仁炳的指点,立马醒悟过来。这大清朝廷根本就不敢大动干戈,也不敢再兴大狱。

  他们只要不光明正大的举反旗,朝廷就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在沪海摊,批江浙的官吏,上海的官员,脑袋怀了,才去为他们张目。

  主题一定,陆仁炳吩咐他们分头行动。他先往账上,交了五千元做经费。然后自己就去做别的事了,留下激情满满的一干人。

  陆仁炳相信他为秋瑾鸣冤的这一期女报出版后,这帮年轻人,就会彻底归心。秋瑾的那些好友对他的好感值应该就会由陌生便成友好了。嗯,钞能力不错。

  不过貌似有了产业之后,这钱就越发不经花了。他这点钱,如果没有进账的话,也撑不了多久啊。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