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第四个任务 赵志敬的奋斗27_阿炳的诸天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独自走在这天地伟力造就的大山高原中,整个心神都得到了洗礼。

  金刚宗在吐谷浑的一座雪山上,陆仁炳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才到达金刚宗。一路上,陆仁炳雇佣了一个吐蕃向导,向他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吐蕃语。其实高原上的语言也不是统一的,金刚宗的僧侣也不一定说吐蕃语。

  吐谷浑谷底,本来就是诸羌杂居之地。语言复杂,僧侣们诵经还是梵语为主,生活交流主流还是当地语言,毕竟金刚宗的僧侣,大部分都是当地人。但是上层僧侣都是精通吐蕃语与汉语。他们还是要与外界交流的。

  不过这是小说世界,大家同一都是汉语啦,不用在意那些细节。陆仁炳向金刚宗递了拜帖,金刚宗也是高规格接待。虽然金刚宗与中原武林交集不多,但是也不会得罪这事实上的武林盟主。

  现在的吐谷浑还没有被蒙兀铁骑征服,也没有成为小说中的反派基地。对于外人还是相对友好的。

  陆仁炳向金刚宗捐赠了香油等礼佛品,僧侣们看他的眼神就更加友好了。佛徒们还是要靠信徒供养的。对于施主友好,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陆仁炳便在金刚宗住下来,向金刚宗的高僧请教密宗佛法。密宗修行与中原禅宗不同。他们对于人体的理解也与中原武林大不相同。

  中原的经脉体系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加上周身穴窍,能量储存中心分为上中下三个丹田。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沟通五脏六腑,阴阳五行平衡。

  密宗的经脉体系认为人体是三脉七轮,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及右脉,七轮,就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梵穴轮。密宗的经脉理论是以七轮为中心的。七轮为能量的发生与储存中心。每一轮都发出气脉行使特定功能,三脉沟通七轮,沟沟通管理所有器官,系统运作。

  这两种理论,孰优孰劣争论不休。陆仁炳是打通了n维穴窍,并且能够透视自身经脉的人。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最具有发言权,陆仁炳可以肯定的说,两种理论都是正确的。两种理论的关系,就类似与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就说象是长条状的,摸到象腿的人,就说大象是柱状的。

  提出两种理论的先人,因为修行体系不同,利用的经脉穴窍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关于经脉穴窍的不同理论,是无可厚非的,对于陆仁炳来说,这两种理论是互补的。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修炼方法,更倾向于将人体精气集中起来修炼气神,三脉七轮理论更倾向于将聚集在七轮的能量散发到肉体器官。

  两种理论都有一种理想,那就是沟通宇宙能量,转化为肉体能量。将肉体力量返还精神能量,可惜都没能真正做到。

  金刚宗的高僧,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拒绝与教派外的人,做交流。佛门的人从不拒绝别人参悟佛法,最好转投佛祖怀抱才好呢。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