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0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_这个大清不对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斯人。

  只不过大清的势力范围内,主要依靠分封制度,并没有彻底打破原本中亚地区的政治形势。

  这跟中亚地区的地方传统势力投降太快有关。

  中亚地区的地方势力投降康熙帝,不光是因为大清军力强盛,更重要的是康熙帝打算带着大家南下打印。

  中亚地区谁不知道,打印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如果不是莫卧儿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挡住了大家打印的道路,中亚的强盗们早就南下了。

  阿富汗地区是莫卧儿帝国的北边门户,拿下阿富汗地区后,莫卧儿王朝的屏障就被打开了,接下来就是进入印度北方的腹地!

  而喀布尔的陷落,也让印度北方的军事统帅们得知了大清这个强敌。

  阿米尔汗败得那么惨,大家想不知道都难……

  莫卧儿王朝麾下也有分封体制,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的祖辈,也来自于中亚,自然继承了中亚的分封传统。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世界各国,封建才是主流,中央集权的国家反倒不多。

  封建时代说白了就是分封时代,这个时代通讯和交通太过落后,一个国家想要扩张领土,远离政治中心的地带很难建立直辖统治,所以分封是最节省成本的统治手段。

  只要中央始终保持着碾压级别的军事优势,分封出去的封疆大吏一般都不会反叛。

  东亚的中原王朝,之所以反感分封制度,主要是唐朝时期留下了一个反面教材。

  唐朝时期的节度使分封制度,留下了太过恶劣的苦果,导致后续的王朝都对建立中央直辖流官统治情有独钟,宁愿花费巨大的成本,也要建立流官统治。

  当无法支出成本时,宁愿不继续对外扩张,也不采取分封体制。

  其中的明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朱元璋列出了那么多不征之国,不是因为仁义道德,而是朱元璋知道继续扩张下去,朝廷很难支付高昂的流官统治成本,干脆停止扩张,全力对付世仇北元,还能树立‘好国’的正面形象。

  明朝的扩张不是主动停止,而是被迫停止的。

  而同时期其他世界性强国,领土地盘那么大,国力却未必能比的上明朝,原因就是因为其他强国都采取分封制度。

  欧洲不用多说,直到路易十四那个时代,各国才开始着手建立中央集权。

  奥斯曼帝国那么大,实际上都是总督制和分封制相结合,这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有数量多而质量差特点的原因。

  分封制注定了奥斯曼帝国无法维持庞大的中央直辖精锐,只能从各地召集封建主们的军队。

  而封建主的军队质量参差不齐,组织度也不高,强行聚拢起来,质量自然堪忧。

  即便如此,奥斯曼帝国还打得欧洲各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封建制度在特殊的时期,还是比较合适的。

  这就是为何康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