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居庸关上(下)_新宋英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乎,这首经过张维信修改,以“隋高祖杨坚”取代“宋太祖赵匡胤”、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取代“成吉思汗”的“新版”《沁园春.雪》便这样新鲜出炉了。

  一首词吟诵下来,在场的众人反应不一。最先出声的是钟有朋。作为一名文人、作为一名有一定文学诗词功底且当过一县学政的文人,钟有朋自然能听出一首词的好坏。虽说现在的文人墨客推崇的还是更为高雅的诗,而不是若干年后大行其道、成为时代潮流、如今却被他们认为相对低俗的词。可听完这首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又与当前景色非常契合的好词,且吟诵这首词的又是自己的直接上司,使得钟有朋几乎在张维信“朝”字才出口时,便已经竖起大指,大声称赞“真乃绝妙好词”。

  与初闻这首词的钟有朋不同,曾志林、贾润安,以及许新生这几位在前世至少都上过中学的穿越者,自然是知道这首词的来历,也能分辨得出来张维信对其中的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即便他们未必能全文背诵这首词,可“一代天骄”指的是“成吉思汗”还是都知道的。因此,几位穿越者特别是知道对方曾经有过“前科”的曾志林,虽然在心中很是“鄙视”自己七哥这种“抄袭”行为――哪怕上次“剽窃”苏轼的“明白几时有”是在赵大伟、王崤峻等一众“好兄弟”的“陷害”之下被迫而为――却也没把这个太当回事儿。口头上随着钟有朋赞了几句、叫了几声好,目光的关注点却依然停留在关城周围的山峦与群峰之上。因为对他们来说,好haode观赏居庸关周围的风景、领略“燕山八景”之一的雄奇壮丽,远比心口不一的称赞“抄袭”前世伟人诗词的张七哥更有意义。

  而与钟有朋的衷心称赞和曾志林、贾润安、许新生等人的敷衍不同,赵安易听完张维信的吟诵却是脑筋急转、想法颇多。虽然作为文人,在赵安易的心目中,词只是小道,远比不上诗的高雅与韵味,可一首词的好坏他还是一听便知的。单就这首《沁园春》本身来说,其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哪怕在这居庸关左近只有一条宽度有限的溪水,并无任何能够称得上“大河”的河流。只是,作为一个身负使命、有责任将自己在北平军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一切都带回京城,原封不动汇报给自己的兄长和首领知晓的文人,赵安易却不能光去评判一首词的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对仗是否工整、典故引用是否正确,而是需要透过表面的词句去分析这首词字面下的真实含义、去揣摩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词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

  因此,尽管表面上赵安易也像钟有朋等人那样,对张维信吟诵的这首词赞不绝口、尽管在听词的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