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八章 回家_回忆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千字检查,明天在班里念!就这样。”

  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他这才扶着脑袋,气冲冲的走开了。

  郑诚叹了口气,一回来就遇到这事,也是没谁了。他确实跟学校打过招呼了啊!

  “对了!”郑诚突然一拍脑门,连忙又撵了过去,喊道:“顾老师!”

  走出老远的顾正平脚步不停,只是扭脸看了眼,眉头皱着,这小子又闹什么花样呢?

  “我从国外买的书,天文专业书,您要不要看看?”郑诚只好说道。

  “真的?”顾正平脚步立刻停了下来,“你买书了?都什么书?”

  “资料书,都是最新的。就在我书包里呢!您跟我看看去?”郑诚说道。

  “快去。”顾正平倒是有些急了。

  说来也不怪他如此,实在是穷怕了啊。本来专业的地位就很边缘化,加上人少,又没有重量级的学者,根本要不到什么经费。别说买书了,他们连个出国交流的名额的都不好要,信息闭塞的厉害。

  到了班里,这会大家还在上自习呢,就看到顾正平跟郑诚匆匆回来了。

  找到自己的桌位,郑诚很快从包里把买的那几本书拿了出来。

  虽说只有六本,但实在太厚了,摞桌子上差不多跟几本词典一样。

  顾正平顾不得学生们诧异的目光,拿起一本就在旁边坐下,哗啦哗啦的看了起来。

  郑诚买的基本都是类似资料集,有最新的理论,也有发表的天文观测数据结果,对专业人士来说类似词典,但对顾正平他们却无异于辅导书,眼界开阔了啊。

  这年代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因为实在缺乏科研的条件,好多大学根本没有创新的基础,引进消化国外的最新理论知识就成了第一位的工作。

  在后来的很多书里,尤其是社科类,时常就会提到把理论引进到国内的那批人。情况跟以前最初引进西方学说的那批人相似,也算另一种方式的名垂教材了。某种意义上,他们也许没有什么重要的成果,但却扮演着重要的知识桥梁的角色。

  顾正平在那看着,不时地还发出几声惊叹,结果班里的学生倒是没心思自习,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他这了。都在好奇,到底看的什么书啊?

  叶月悄悄扭脸看了眼,小声说道:“你买的什么书啊?英文的?”

  “专业书。”

  “我能看看吗?”

  看了眼旁边的顾正平,郑诚就拿了一本递过去,“看得懂就看吧。”

  一直到晚自习下课,顾正平也只看完了几页,手捧在手里却是舍不得撒手。

  有些不好意思的对郑诚说道:“郑诚,这书我能不能拿回去看看?”

  “当然可以。这本就送您了,其它几本您也随时来看,其他老师也可以一块来。”郑诚笑着说道。

  顾正平摇了摇头,“这可不好!这本多少钱?我买下来。”

  “真不用了。这也不是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