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四章 这谁能把持得住?_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很多人对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第一印象就是地域狭小资源匮乏。

  但当年疯狂迷恋地质博物馆讲解员小姐姐的朱极可不会这么认为。

  金银储量丰富,品味极高,关键还易于开采。

  在欧洲疯狂殖民的时代,东瀛一座石见银山占据全世界银产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匮乏,不过是其疯狂对外扩张寻找的借口而已。

  面对朱元璋的追问,朱极表示华夏人从来不骗华夏人。

  “我大致知道有个地方,需要至少二十万民夫,每年可以冶炼至少百万两白银。”

  听自家大儿这么一说,朱元璋的眼珠子都快要瞪了出来。

  年产百万两白银,还至少?国瑞爷猛吸一口气,如同擂鼓一般的心跳声瞬间在耳朵里回响个不听,身体情不自禁站起来走到朱极身边,散发着他作为皇帝所有的威严凝视着朱极:

  “当真?”

  朱元璋感觉自己浑身都在颤抖。

  那可是百万两白银。

  而且还是年产。

  如果这事是真的,只要给他两年时间,无论发起对残元余孽的总攻,还是整饬乱成一团的货币流通体系,他都不用再有任何后顾之忧。

  “骗你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处。”

  “哈哈哈,信,咱信。”

  颤抖着的朱元璋顿时爽朗地大笑起来。自家大儿说有,那就有。

  前些时候徐达与冯胜还跟他说要去打彩云之南的,现在看来,彩云之南算个球,用那些钱粮打东瀛不更好,既让自己出了心头恶气,还得了天大的好处。

  这仗,得打,要尽快打。

  朱元璋一刻都不想多等。

  “传胡惟庸、颜希哲、孙克义、李文忠、冯胜来见咱。”

  早朝刚刚结束,朱元璋自然不会把刚回到衙署的朝臣们再叫回来。他叫出的五个名字,宰相、户部尚书、兵部尚书以及两位在京的武勋国公,商讨打下东瀛已经足够了。

  半个时辰后,谨慎殿内除了朱元璋父子与半路上被叫回来的五人,再无闲杂人等。

  面对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臣子们,朱元璋表情严肃且决绝地说道:

  “东瀛小国御下不严,国中浪人屡犯边境,为绝后患,咱欲出兵灭其国统,将其归为我大明疆域,你等议一议,该派谁去。”

  打东瀛?

  五人瞬间懵了。

  这又是唱的哪出?虽然倭寇屡屡犯边,但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前些时日东瀛才派出使者前来递交国书。

  以这种理由灭人家的国统,不仅于道义不合,甚至还会引起其他藩属国的恐慌。

  胡惟庸当即从绣墩上站起身来躬身一拜:

  “陛下,如今东瀛重臣持明与国军良怀争位,倭寇大部分乃是良怀的残军。只是良怀刚派使者送来国书称臣,若因此出兵,有损我大明国体呀!”

  东瀛使者宣闻溪虽然是礼部接待的,但胡惟庸却比礼部更了解当前东瀛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