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 郑家的情况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本尘埃落定,也不用他手把手地带着了。

  好在宋念跑了几趟已经认得路了,王家还特意派了马车送他们,就更不担心了。

  郑翰林家倒是没有住在王璞家附近的官宦一条街里,反而是在市井之中住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据说这是郑翰林考上进士之前住的地方,也算是他们家的老宅吧。

  由此可见对方的确是挺两袖清风的,做了一辈子官,最后还是回了老宅住着。

  好在院子虽然不大。但郑家常住人口也不多。也就是一对老夫妻,还有他们儿子一家。正经主人不过八口,也不算拥挤。

  马车驶到了一个巷子口,就进不去了。巷子口有摆摊卖水饮的老婆婆,还有摆摊卖瓜果的婶子大娘,都悠然自得地坐在巷口的台阶上,说着闲话,时不时看一眼自家的摊位,半点都不觉得该为马车让路,哪怕这马车,一看就是有品级的官员家里才能用的,她们依然没有畏惧的表情。

  府城人民,的确是比普通县城的百姓见识更广,也更不怕达官贵族,由此可见,如今的唐府尊和晋王,的确表现得还可以,不至于让百姓惧怕有权势之人。

  宋念一家只好让车夫把马车赶回去,他们一家拎着礼物徒步走进去。

  卖水饮的老婆婆,是个热心肠。还和宋念他们搭话:

  “哎呦!我见了你好几次了,是来和郑小狗儿求学的吧?怎么样,他收你了吗?”

  郑小狗儿?郑翰林!

  宋家人都有那么点尴尬,还没拜师呢,就听了先生的乳名,或者说诨名,瞬间无法直视一会儿的拜师仪式了。

  宋念含糊地回答了老婆婆:

  “大娘,您和郑翰林认识哈,我刚被他收为弟子了,这不,今天带着家里人来拜师。”

  “认识,他小时候总追着我弟弟玩,还得叫我一句阿姐呢。”

  那就难怪了,郑翰林从小在这里长大。难免有从他穿着开裆裤起就看着他长大的老人,在人家眼里,他就是做了再大的官,也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

  宋老太太一开始还有点嘟囔着说:

  “这老婆子,在巷子口卖东西,多影响马车进出啊。”

  听了对方这话,也没意见了,还特意花了十几文钱,买了碗杏仁饮子,味道其实一般,磨得不够细腻,几个人一人一口分完了。

  宋老太太边喝饮子,边和老婆婆打听郑翰林的性格喜好,可对方只是天马行空地念叨:

  “郑二狗儿考上进士,可风光了,还立了牌坊,人家都说我们巷子,是进士巷。你瞧见没?进士牌坊,当年可多富户想来我们这里买房子了。”

  对面卖瓜果的婶子笑着说:

  “老太太,您可别听她念叨了,她这两年呀,有些糊涂了。”

  宋老太太悻悻地走开了。

  和这位老婆婆说完话,一家人继续大包小包地往里走,巷子里的第三户人家,就是郑家了。

  门上贴的门神相,已经有些褪色了,这也难怪,据说今年府城多雨,再好的颜料也经不住这么风吹雨淋的。大门也显得有些破败,总之,不像是因为在京城做过官的老大人住的房子,就很像一处普普通通的民宅,还是就不修缮的那种。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