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章 四年后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他钻了牛角尖。

  这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事儿了,王举人果然没考出来,但书院却越开越受推崇,很是出了几个好学生,提携了宋姑母的儿子璞哥儿、琦哥儿,也让宋姑母的女儿珍娘有了好归宿。

  宋念是沾光的一员,宋姑母为人大方,连隔了几房的族人家的孩子都愿意资助,更何况自家侄儿?

  宋家固然是大家族,到宋念这房,却只能算是个小地主了,书读得起,正儿八经为科考准备却颇觉得有负担。

  王举人和宋姑母帮宋念良多,两个表哥也尽力提携,宋家人,哪怕是外嫁进来的沈氏,也记着这个恩情。

  再加上宋策和宋箴都在王举人的书院读书,宋念也常去王家拜访,两家很是亲近。

  宋姑母年约六十上下,鬓角已经花白了,在家早就做了享福的老夫人,看穿戴就知道,宋姑母的日子比宋老太太好过一些,有点《红楼梦》里老封君的体面气质。

  她的言谈中,也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原因:

  大儿子在府城做官儿;小儿子在县里边随父母打理书院、边继续准备科考;女儿随女婿赴任南方,虽然远了些,日子过得却不错。

  三个孩子个个孝顺又出息,父母自然心情舒畅、面上有光。

  宋筠去王家的次数不多,一般都是过年或中秋的时候随着长辈去拜访。因此,宋筠对宋姑母有些生疏,只被她搂在怀里问了几句话,就随着沈氏和宋茹被赶回各自的房间,留下两个老太太谈正事。

  长辈上门做客,自然是要留饭的,只是到了夏天,肉类的食物都有些不入口,尤其是对老人而言,吃了容易不消化。但是单用素菜招待长辈,却显得不够郑重。

  沈氏作为侄媳妇,自然得好好规划宴席,她让宋筠随着宋茹回屋子避避太阳,自己却去了厨房,和李婆子一起准备晚饭。

  青麦也被她指挥得团团转,一边去传信给外院的李伯,让他去买些卤味、饮子回来;一边又去取些冰送去正厅,以防两个老太太中了暑。

  待长辈们聊得差不多,沈氏才把饭菜准备得差不多,对两个长辈说:

  “母亲和姑母若是聊得差不多,也移步饭厅吧,相公也快回来了。”

  宋姑母是很欣赏这个侄儿媳妇的性子的,对着宋老太太夸赞道:

  “弟妹有这样的儿媳妇,倒是不必操心念哥儿了,只待把茹娘的事儿解决了,就能好好享清福了。”

  宋老太太心情很好,对沈氏也更满意了,连连应是。原本她是很愁女儿的生活的,如今有了宋姑母带来的信息,她也看到了些希望,只想着尽快定下。

  沈氏打发仆人去接宋念和宋策、宋箴,又回了厨下准备果盘。等到一家人陆陆续续在饭厅坐齐,沈氏才让李婆子带着丫鬟上了菜。

  宋家不是规矩大的家庭,都是自家人,也犯不上分桌而食,一家人才热热闹闹围坐一桌,举杯换盏,相谈甚欢。

  。

  ------题外话------

  改了丫鬟的名字,之前取的容易混淆。起名废真的要疯,每出现一个人物,我就开始翻字典,想尽量取的好听些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