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准备离开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从扬州巡幸涿郡(今北京),从农历二月十九日(公历4月7日)出发,到农历四月十五日(公历6月2日)抵达,共用时55天。

  我觉得杜如晦疏通运河,李泰沿途修建了更科学的津口,在急速状态下,从天津到郑州应该是很可能的,至于郑州到洛阳那一段运河,实际上并不好走常常堵塞,顺风自然能达到,但逆风逆水就不一定了。)

  说实话,在唐代的鱼除了鲤鱼以外,其他凡是刚出水的鲜鱼都能切成细丝状,或者小片状的鱼鱠,也就是生鱼片。

  这东西薄极细嫩,配上葱花,芥末,豆豉等等,入口后鲜腻带甜,对大唐人来说,不能说人就会这道菜,但用鱼鱠招待人是非常正常的事。

  不仅是鱼鱠,像是现代的鱼虾蟹贝,乌贼,水母,蛙鳖什么的水产品,都已经进入到了唐朝人的菜谱上了,当然也就沿海的江南地区多一些,基本上只要沿海那吃到不难。

  但因为燃烧对百姓而言是件相当需要成本的事,所以主要的吃法是以生吃为主。

  所以如果不是沿海地区的人穿越过去,怕也吃不惯唐朝弄出来的东西。

  不过后来到了宋朝,煤炭这种燃料开始普及,生吃海鲜的事也就慢慢少了。

  而对日本来说,为什么在大唐时学会了鱼鱠这种吃法,到现在反而最大限度的把生鱼片这种吃法保留,甚至包装起来成为岛国特产,仿佛饮血茹毛是件很光荣的事。

  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日本在很长时间是一个缺少能源的国家。

  没足够能源让百姓能吃上熟食,所以生鱼片这种吃法被保留下来,甚至到了现代这一样是岛国缺少能源的缩影。

  所以,实际上大唐的人是非常能接受海洋产品的,当然这是只新鲜的海洋产品。

  对于不能活过一周这个极致的运输距离的产品,那就只能够制作成咸鱼了。

  这个时候,食盐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自然就凸显出来了。

  古代的食盐,真不仅只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这么简单,它有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成为古代冰箱,帮助古代人保存食物。

  尤其华夏地大物博,想要让陇右贵族吃到新鲜海鲜到底是很不容易的,那食盐腌制过的咸鱼,自然也就登场了。

  甚至很多水边人家,对他们来说,咸鱼更是他们过冬时候很重要的主食。

  而想处理这么个大体系的事情,这自然需要大量百姓去处理。

  而大量因小麦丰收而闲下来的百姓,来到天津城后,让他们干得活多了去了,不怕他们勤劳,就怕他们不想干活。

  当然,李泰天津城这吸引力,能稍稍吸引一下幽州周围的百姓到底也就是极限了。

  毕竟对这时代的百姓来说,不说他们的县官会不会让他们出去的问题,就单是百姓一年干到头丰收了,那没什么追求的很容易就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