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3章 房玄龄复职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3章房玄龄复职

  说实话,这些年高句丽跟幽州不断有经济往来,对大行城这座城市的改变是最显著的。

  随着这座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茂,周围百姓哪怕一开始还勤勤恳恳的种田。

  但当他们发现幽州那边直接运输船只过来出售粟米,对人多地少吃泡菜的高句丽来说,至少北方的粮价直接就被冲垮掉了,甚至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提,小农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不强,但它的韧性是很强的。

  比如,如果百姓真就死守着自己的田地不去追逐利益,那低价粮食会影响他们的收入,但是不会让他们走入到绝境。

  因为农村社会跟那种城市中,直接以货币直接计算价格的社会有很大不同。

  他们很多都是用以物换物的模式,比如我拿你家一个萝卜,你拿我家一个白菜什么的。

  所以,如果高句丽守着自己的良田种田,虽然生活会有影响,但有个下限保障的。

  这点也许大家在疫情期间的时候会有所感觉,整个城市的保障体系大而脆弱,但是农村的保障体系小而五脏俱全。

  至少真出了什么事情时,你待在农村至少少不了吃的。

  但人活着也不只是为了吃啊!

  尤其当一个人因为采集人参,交易给大唐的商队而发了财,最重要得是从大唐商队中卖了人参钱,能直接在大唐的商队中换到粮食。

  这一进一出,他们能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自己财富的增殖。

  种植一年田的收入都比不过自己找到人参去跟大唐交易的财富,这还怎么让人有心思留下来种田啊。

  很快,高句丽的百姓便荒废了土地,开始漫山遍野的寻找人参或者鹿茸,甚至很快便有人点起人参种植技能,毕竟只要有钱赚,那人们就会开动难以想象的创造力。

  这些事情高句丽基层的官吏当然是知道的,但绝大多数官员都是欺下瞒上,报喜不报忧。

  他们身为政府,很快就无师自通的找上了大唐,表示愿意自己做这个中介,尽可能低价吃下大唐粮食,同时又以行政命令向当地百姓收人参,他们想要赚取这差价。

  同时,因大量购入低价粮食,所以当地上交给朝廷的税收就越来越高,对当地官员来说,能超额完成任务,至少能让自己的仕途更加平稳。

  对这些官员来说,过程怎么样的并不重要,完成上级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一瞬间,一个高句丽官员高兴,高句丽政府满意,高句丽百姓认可的模式,就这么在高句丽的土地上诞生了,在这个过程中仿佛谁都赚到了,谁都没亏。

  只不过百姓到底是短视的,或者说任何一国的底层百姓都是短视的。

  因为他们的生存资本不足以支撑着他们规划太过遥远的计划,愿意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再然后让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