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4章 传统_聊斋好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夏洛特跟imax公司的ceo杰洛克提到的后期3d转制技术。

  实际上,夏洛特原本的时空中,2010年时上映的大部分3d电影,都是这种“伪3d电影”。

  ——跟《盗梦空间》遇到的情况一样,2010年上映的大部分电影,尤其是那些商业大制作,拍摄往往在2009年末时就已经完成了。

  它们会通过后期技术转制成3d电影,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的电影观众恰恰因为《阿凡达》的原因,对3d电影比较饥渴,所以趁机炒概念、赶热潮、骗票房而已。

  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迪士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其实并不算出色,却仅仅因为及时完成了后期的3d转制,就成了《阿凡达》之后的第二部全3d电影。

  ——这种“伪3d”造就的第二名,让《爱丽丝梦游仙境》轻易在全球卷下了超过9亿美元的票房。

  这种情况下,好莱坞的其他制片商有几个会不见钱眼开呢?

  也就《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出于自身的骄傲和固执,再加上当时一窝蜂出现的“伪3d电影”太多,让观众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这部未3d化的电影,才在3d电影大潮到来的时代,取得了夸张的成功。

  这种成功有非常多的市场和时代因素影响,即使夏洛特有法术作弊,也是很难复制的。

  然而,换个角度说,《盗梦空间》又是一部非常适合夏洛特的电影。

  ——尤其是被他搬到这个世界,提前到2002年到2003年后。

  首先,就如前面所说,《盗梦空间》因为时间因素的影响,并不是3d电影,这让夏洛特可以直接在这个3d技术完全未成熟的时代进行山寨;

  其次,因为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坚持,《盗梦空间》中对数字特效的使用,非常的克制。

  ——在夏洛特原本时空的宣传中,可是说这部电影的大部分特效,都是使用传统特效技术完成的。

  在2010年时,这样的电影可以说是反潮流而动;

  但回到2002年,夏洛特这么做却是一种非常符合现实的做法——

  2002年的数字特效技术,还没有七八年后那么发达。

  考虑到成本和时间,用数字特效攻克一些不好处理的画面,其他部分交给传统特效技术,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做法。

  像之前为了拍摄在失重状态下的格斗画面,而专门建立的巨型万象环,就让剧组内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而除此之外,计划在电影的开头时使用,洪水汹涌灌入日本宫殿的震撼画面,也是使用传统特效技术拍摄的——

  现实拍摄时,特效组在华纳的制片厂内搭建了庞大宫殿的内景,并把共计5000加仑的水储存在精心布置于场景各窗口处的26个水箱内。

  到了需要的时候,这些水箱在机关驱动下按顺序依次打开,“水漫金山”的景象也就产生了。

  ——比起前面的失重格斗,这个“水漫金山”的场景夏洛特甚至完全没有使用法术作弊。

  同样的情况,还有故事中费舍尔的第一层梦境中,那个夸张地开上洛杉矶街头的火车——

  如果再过上几年,数字特效技术再发达一些,夏洛特的确可以使用数字特效制造火车。

  然而,如今这个世界还是2002年,技术没那么发达,使用数字特效的话,意味着这个场面中其他的活人演员的表现会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夏洛特就干脆采用了原版《盗梦空间》剧组使用的办法——

  他真弄了个火车出来!

  这个大家伙内部由卡车和数节拖车驱动,外部套上玻璃纤维制的火车外壳以假乱真。

  拍摄的时候,大家就真的在这个以假乱真的火车边表演。

  当然,数字特效组在这里也不是没有工作可做——

  后期制作时,他们还是需要用电脑将汽车轮胎替换成火车车轮的。

  不过,相比于创造一个火车,这就简单多了……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