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八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真的不务正业正文卷第四百零八章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人就是人,我就是我,人是自然存在的,而不是神的仆人,更不是谁的附庸,这是最基本的人文思想。

  《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是爹妈生的,是自然存在,不是神赋予了使命,让人到人间来受苦。

  大明和北虏口中的老天爷和长生天,都是无形的、存在于万事万物、时间和空间的规则,这就是自然,而自然的伟力,大于个人,人通过努力、探索,求得和自然的生存之道,就是顺天而为,故此才有管子提出的法天、法地、法四时,以及荀子·富国中所言: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先秦的诸子百家,一方面提倡自然的伟力不可抗衡,一方面又在追求‘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人强胜天、人定胜天《周书》’的精神,这看起来的确是相悖的观念,但熟读矛盾说的朱翊钧能够清楚的理解,矛盾普遍存在这一基本事实。

  朱翊钧开海,打造粮食进口产业链,也是基于人定胜天的思想,老天爷不让大明百姓好好活,朱翊钧偏不。

  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朱翊钧是天子,是天道、老天爷、长生天、自然这类伟力的代言人,但他非常清楚,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他总是相对平等的尊重大明每一个人的命运,想要逆天而行需要万夫一心。

  骑营,一個搏命的地方,为数不多的精锐骑卒,一定会出现在帝国最需要的地方,危险,就像是在攻城时先登军,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一定会有人走向死亡,骑营的死亡率必然大于步营。

  正因为危险,在骑营遴选之时,朱翊钧充分遵循自愿原则。

  没有出乎朱翊钧的预料,报名骑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负责骑营的副总兵李如松、杨文等人,都选不过来。

  武英楼内,戚继光、李如松走在前面,他们要为陛下具体介绍骑营的配置。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戚继光站在三副盔甲面前,颇有些感慨的说道:“三个骑营,额员一万零五百人,一共拥有三万五千支燧发火铳,五万六千支燧发手铳,偏厢战车五百二十四辆,九斤火炮二十七门,子母炮一千二百门。”

  戚继光不得不感慨,全火器骑兵完全是陛下的设想,在设想之初,所有人都认为过于大胆,连戚继光都比较反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戚继光才清楚,陛下的设想,绝不是镜花水月,一步步的走向了现实。

  这三个骑营的诞生,完全是基于陛下的钞能力实现的,陛下为了这一万人,在个人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