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二章 朕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赔付,变成了苦役后,粮长也开始逃难。

  大明的基层组织,彻底瓦解。

  大明现在催办粮差,多数都是由县衙的户房找人挂名粮长派出,而后带着充斥着三教九流、来路不明的衙役们,武装催收,而百姓们则拿起所有能拿起的武器,武装抗税,这种斗争一直在大明上演。

  所以县衙要多依赖大户认捐缴纳,这样就不必下乡过分催收闹出民乱了,长此以往,大明已经实质性形成霖主富民为乡野基层领导层的社会政治秩序。

  所以,地方和乡贤缙绅们是合作共生的关系,地方衙门需要乡贤缙绅配合纳税给朝廷交差。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地方衙门需要乡贤缙绅纳粮,所以就只能为乡贤缙绅们大开方便之门,清丈,大家都还能够接受,确定地籍所属,偷税漏税的实在是太多,大明财用大亏,朝廷下了考成,要搞清楚有多少地,在谁手里,这得过去。

  王崇古的是有道理的,还田法最后要落到乡野之间,还田法的逻辑上是行不通的,它让地主富民、乡贤缙绅们自己割自己的肉,喂给过去他们可以作威作福、予取予夺的百姓,乡贤缙绅又不是割肉喂鹰的佛祖菩萨。

  多数的乡贤缙绅,其实就是恶霸,为祸一方,砖瓦匠给他家修个房子,还要倒找钱,别人路过不扒一层皮下来。

  这和当初贾似道搞得公田法失败和局限性是相同的,基层是乡贤缙绅,要让乡贤缙绅执行对自己不利的政策,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所以,大司徒和少司徒得对,要等大明京营回京。”朱翊钧对大明基层组织的败坏理解是很透彻的,所以他从来没有要一蹴而就,张居正已经划出了三个阶段来,这三个阶段,要用十年、二十年去实现。

  大明清丈,跌跌撞撞的进行到邻十个年头,才算是初步完成了丈量田亩。

  以《还田疏》为纲领,不断的在实践之中修修补补,完善还田疏,才是践履之实。

  朱翊钧颇为确切的道:“朕从没过要用很短的时间去完成它,王次辅多虑了,徐徐图之。”

  王崇古再次俯首道:“陛下深谙矛盾,对矛盾造诣极高,蓉矛盾的根本矛盾中,一旦点燃,就没有徐徐图之的法,根本性的矛盾在点燃的那一刻,就是到最激化的那一刻。”

  很多时候廷臣们都对一些事儿,避而不谈,因为只能避而不谈,否则就会出大事。

  一如当初谭纶在朝日坛咳嗽被弹劾,科道言官们只不过是借着礼教森严这杆大旗,逼迫谭纶要么让王崇古家里狗到京营吃皇粮,要么致仕,而张党为了保下谭纶,对等出牌,是礼部尚书陆树声也咳嗽了。

  可是那份提举名单,谁都不提。

  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去触碰那个不能触碰的话题,最终还是谭纶自己挑破的。

  整个斗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