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四章 四个自然而然的推论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是一个很硬气的国朝,至少在国格上素来如此。

  比如燕军第一将,靖难第一功的淇国公丘福,率领十多骑兵出塞被埋伏,在胪朐河全军覆没,被俘后不从,鞑靼将丘福斩首,朱棣自此开始了亲征草原。

  瓦剌人带着皇帝兵临京师城下,大明宁愿换个皇帝,也要击托人,并且要回了太上皇明英宗。

  但大明在隆庆二年议和了,这种死鸭子嘴硬的骨气,就被打断了。

  而参与议和的有张居正、高拱、王崇古、杨博等人,就是让大明变的如此软弱的罪魁祸首,俺答汗老了,议和之后再无攻伐大明的能力,但大明宁肯胜之不武,也要大军出塞,击破板升。

  只有俺答汗死了,大明所有人,包括皇帝首辅次辅将军们,才能体面。

  正是因为如此,谭纶、梁梦龙、潘季驯才一直积极鼓噪复套之事,因为他们知道大明从上到下所有人都需要河套,哪怕是为了体面,哪怕是嘉靖年间首辅夏言因为复套之言被杀,复套之言,依旧是络绎不绝,前赴后继。

  谭纶在临走前,知道了大明在河套设立了绥远,了无遗憾,潘季驯领了圣旨和千万两白银前往河套,主要是为了煤炭和铜山、银山。

  大明老了,少了几分年轻气盛,多了几分圆滑世故,比如最近王崇古搞的迂回路线,张居正选择了认同,并放心的将这种迂回路线彻底交给了王崇古。

  张居正素来重视循吏,他是那种唯结果论的忠实拥趸,能做成,不顾什么方法方式。

  大明皇帝要求的是彻底还田,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将大明再次耕犁一遍,也必须进行,现在做不了,日后生产力提高也必须做,蒸汽机已经开始咆哮,工业化的进程已经一脚踹开了大门,那必须彻底还田释放生产力,增加人口,增加工匠人数,这是工业化的必然进程。

  张居正反复劝谏,拿出了妥协还田疏,三个进程,即便是做到额田的地步,也不过是封建改良主义,鼓励原来的乡贤缙绅成为工坊主,将获利更低的生产资料土地,以更加稳妥的、温和的方式,还给百姓,所以这叫做还田。

  而王崇古则在极力反对的过程中,拿出了一个迂回妥协的还田疏,以各种阴谋诡计的方式,坑蒙拐骗的引诱遮奢户,完成部分还田,甚至连封建改良主义都算不上,顶多算是封建皇帝拥趸,为了更多的工匠,进行的一次生产关系改变的尝试。

  即便是如此,就已经让人足够的惊心动魄了。

  朱翊钧刚刚送走了潘季驯,1100万两银子,潘季驯带走了两百万银,剩下的将会在半年内逐步灾大归化城,工部吏部兵部遣官营建大同到归化、归化到五原府、朔方府等地驰道。

  值得注意的是,胜州露采煤厂已经投入使用,卧马岗因为需要通过大漠的驰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