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缘故之一。

  夏伯启最终被杀,并且朱元璋将其写入《大诰》之中,并且定下永例: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籍没其家,以绝狂夫愚夫仿效之风。

  这个案子吊诡就吊诡在,让夏伯启入仕做官,夏伯启叔侄宁愿砍断手指也不肯,若是真的觉得胡元正统,大明不义,自行了断殉国便是,历代亡国之时,都有士大夫为君殉国,既然信奉正统论,死又不肯?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

  夏伯启是正统论的拥趸吗?并非如此,夏伯启只是在制造‘反投献’的风力舆论,反对大明管的太宽的政令,江南士大夫们最喜欢胡元的极限自由了。

  吊诡的第二个地方,就在于朱元璋还把叔侄二人逮到京师,当着所有饶面审案辩论,直到把夏伯启辩的无法反驳,才将其处斩,按照朱元璋那个暴戾的性格,居然能忍着脾气跟他了那么多话?这种愚夫杀了就是,浪费口舌。

  现在梁梦龙明白了,必然要清楚,直接乱刀砍死,反而助长风力舆论,而且还难以确定常例。

  最最吊诡的地方则是大诰里的永例,逐渐成了沉没条款,不再执校

  现在,是时候搬出祖宗成法了!

  大明的祖宗们离谱的事儿干的多了,反而是个好事,什么都能找补到祖宗成法上去。

  “不妥。”戚继光叹了口气摇头道:“今非昔比了,既然不愿意来,强逼着他们来,反而坏事,做事的本事没有,坏事的本事可是非常大的,交趾十三司旧事殷鉴在前。”

  安南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在交趾的时候,什么事儿都没有,黄福离任后,有司、宦官立刻竭尽所能的朘剥,最终激起了民变,交趾变安南,现在安南上下形成脱离大明统治的共识,张居正也不得不用加大安南粮食进口,来离间安南肉食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成事的本事没有,坏事的本事有,而且很大,强扭的瓜不甜也不解渴。

  胡汉杂居的河套,矛盾极为尖锐,没风还要起三尺浪,这帮强扭的瓜来了,不知道要折腾出多少幺蛾子的事儿。

  “有理。”梁梦龙沉思了片刻,拳头攥紧了。

  河套的情况比吕宋还要差,吕宋有钱,河套穷的叮当响,所以即便是有三年升转,满九年给特赐恩科进士这种恩赏,依旧无济于事。

  “贱骨头。”梁梦龙坐下,用力的叹了口气,中军大帐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儿吧。”戚继光露出了宽慰的笑容道:“不必过分担心,我们这群武夫着急也没用,陛下在信中,会处置好的,最擅长对付读书饶是读书人。”

  河套的剿匪已经趋于尾声,甚至一部分以前留下的沟渠也进行了疏浚,河套的春耕比内地要晚上半个月,但已经是春回大地,雁行人已经出塞,三边军兵已经开始了向河套迁徙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