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宋姑母来做客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岁的进士,也算得上春风得意了。

  别看小说里的男主个个不到二十就跨马游街,其实在古代,五十都能被称一句少进士。因此,王璞几乎是可以预料的前途无限了。

  冯家想巴上王家这条线的时候,王家子女三人已成了亲,下一代年龄还小,更何况,也看不上冯家。于是他们左选右选,挑中了宋家。

  宋念看着也颇有前途,舍出一个儿子,押注一把,并不是难事。

  冯家找了媒婆来提亲,宋家自然不是立刻应了的,也曾托人去临县打听了冯家的名声。

  不得不说,冯家虽然偏执重利,还是很会收买人心,在临县风评不错,会定期施粥救济穷人,颇有些乐善好施的好名声。

  再打听那冯二郎,据说也踏实勤勉,并无不好的名声,宋念就初步同意了。

  等相看一番后,这婚事就成了,宋茹嫁了冯家二郎。

  冯二郎此人如何,宋姑母和宋老太太,不甚了解,毕竟死得太早,新姑爷还没上岳家拜访过几次,就被一场风寒要了命。

  但冯家如何,她们却颇为了解:

  冯家走不出昔日官宦家庭的荣光,哪怕家底早就撑不起脸面了,也要搭架子唱戏。

  老太爷老太太要儿媳们晨昏定省、服侍用饭,还要给自家儿孙纳妾蓄婢维持排场,钱不够花怎么办?从外人身上省呗。

  于是,儿媳们被无形的鞭子抽得团团转,吃不饱睡不好,对外还要装出大户人家女眷呼奴唤婢的体面。

  尤其是宋茹,丈夫新婚而丧,仿佛带了“克夫”的原罪,更是被使唤得片刻不停歇。

  而她的遭遇,宋家原本是不知情的:

  固然是临县,可宋家日子刚好过一点,也没有多余的仆人能打发去临县问候自家女儿;

  冯家又惯会维持仁善姿态,保证过会过继个孩子在宋茹膝下,续上二房香火。

  对宋老太太而言,女人有孩子,就有依靠,想必冯家也不至于磋磨自家女儿,再加上宋茹意愿强烈,也就留她在婆家寡居了。

  这一守,就坏了事儿。原本呢,宋茹若是本本分分守一辈子望门寡,冯家再卖力宣传一下,打通关系报上去,也能得个贞节牌坊。

  只是,冯家太急切了,他们怎么等得起几十年呢?恨不得立刻就“上达天听”,让皇帝知道沂州府有这么号人家。

  而最快的办法,就是让宋茹为追随丈夫而自尽了。

  宋茹之所以守着,固然有自小学《烈女传》受到的影响,更多还是出于对亡夫的感情。

  为丈夫守节,她心甘情愿;为冯家去死,她没傻到那份儿上。

  好在宋家虽然是在宋念考上秀才后才宽裕了一些,宋老太太怕女儿在妯娌面前没脸,还是忍痛花了几个钱,给她买了个小丫头,陪嫁过去。

  这个陪嫁的丫头,救了宋茹一命。在发现冯家明里暗里逼她自尽的时候,宋茹就偷偷把陪嫁的丫头送了出去。

  宋茹的长嫂掌管了一部分家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

  让她替弟媳出头,她没那个胆子,也怕影响长房在公婆面前的受重视程度;但是真看着弟媳去死,也有些不忍。

  干脆放这小丫头一马,宋茹是生是死,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请收藏:https://m.qingm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